碧潭堰魚道大頭鰱爆量 學者:外來種增生如癌細胞擴散

新店碧潭堰月初出現逾千尾「大頭鰱」溯溪而上,引發民眾議論,新北市水利局指新建的人工魚道發揮功效、河川豐富生態的說法遭質疑。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說,水域生態沒整治好,外來種大頭鰱大量增生如「癌細胞擴散」,適得其反。
新北市水利局河川工程科長傅光維日前說,這是碧潭堰首次有大頭鰱這類大型魚種洄游,凸顯生態豐富,魚道發揮功效。
台灣河溪網協會、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發出共同聲明,指魚群利用人工魚道移動的現象,不應擴大詮釋為「凸顯生態豐富」,且大頭鰱為外來種,利用人工魚道溯溪而上的景象,並非所謂「洄游產卵」。
學者陳義雄則以學術專業分析,他說,水利單位以為有魚可游就好,殊不知引為亮點的大頭鰱根本是水產養殖引入的外來魚類,該河段本土魚類很少,吳郭魚也為數也很高。
陳義雄表示,水利單位通暢水域魚道原本是好事一樁,但錯誤的外來種不移除,水域生態沒整治,外來種等於增加如癌細胞擴散一般,生態適得其反。
「這區生態已經生病了,要大幅打通任督二脈之前,要先標靶治療,去除外來種的癌細胞,避免擴散全身,不然會死得更快。」陳義雄建議,農業保育單位要介入,下游外來種的淪陷區要先治病,再來打通生態廊道才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