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萊豬該銷毀?公衛專家何美鄉:只會製造更多碳排

衛福部食藥署四月底放行一批自澳洲輸入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冷凍豬腳,引發民眾恐慌。多名立委質疑,食藥署握有加強查驗、赴澳洲實地查核等行政權力,卻沒有積極作為。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則說,部分新聞標題傳達「政府隱瞞事實」氛圍,卻可能導致民眾恐慌,重演當初台中市檢出瘦肉精西布特羅一案。
何美鄉說,部分媒體報導稱「食藥署不會針對這些肉品主動揭露流」,這些字句是不痛不癢的多餘。這些新聞傳達了一個訊息,「政府又在隱瞞事實」,政府若不可信賴,當然會引發民眾恐慌,好像政府會隨時讓民眾不知不覺吃的所謂的萊劑。
何美鄉表示,食藥署不會每天一一揭露千百萬種「合法放行」食物流向,食藥署並未剝奪民眾知的權利,而是用更有效方式幫助民眾獲得資訊。這三批檢出微量萊劑的豬肉,所含萊劑劑量,分別為國際法定人用豬肉最高容許殘留量的十分之一、五分之一及三分之一,均在合法劑量之內。
有縣市首長提出,自主加強豬肉檢驗,為市民把關。何美鄉說,各縣市各自檢驗市售肉品是否含萊劑,只會挑起更多社會動蕩不安,有如重演台中市檢出台糖豬肉含西布特羅一案,付出許多社會成本,「藥物安全不論在人類或動物,都是一項科學問題,但在台灣萊劑已離開科學考量,進入人類觀感範疇。」
「這些澳洲豬肉,在台灣已經被炒作的如此烏煙瘴氣,假如不幸沒辦法讓台灣人安安靜靜享受美味,至少是不該被銷毀。」何美鄉說,食物從生產製造,運輸到廚餘處理,所貢獻碳排放占人類活動總碳排放的30%左右,不被食用就銷毀,只會製造更多碳排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