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廢死公投沒了! 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
政院統刪地方25%補助款 立院藍白聯手「立即補足」案付委
遠距照護
減輕醫院壅塞 健保署擬開放遠距急門診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昨天舉行第四次會議,前次會議時,全台急診壅塞成討論焦點,近期因新冠疫情影響,各醫院急診病人又變多,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為建立急診壅塞應變機制,衛福部健...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2025年備受矚目的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頒獎典禮,於4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隆重舉行,該獎項表揚亞太地區在醫療創新與社會貢獻方面表現卓越的機構。中國醫藥大學...
台大遠距照護 下肢動脈患者保住腳
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因血管阻塞,恐導致患者截肢,亦可能合併冠狀動脈硬化、腦中風等疾病,5年存活率僅20%。台大醫院研究發現,若患者接受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可使心血管疾病得到較好控制,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顯...
懶人包/7月起10類人可線上看病!醫師線上能提供哪些服務?可開藥嗎?3分鐘搞懂「通訊診察治療」
新冠疫情期間3年多來,民眾擔心染上病毒,不願到醫療機構就醫,衛福部提供通訊診察、視訊看診服務,解決民眾就醫問題,並成為新就醫常態。爲擴大通訊診察服務範圍,衛福部今正式公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
數位醫療專法還在等 恐失發展先機
2023醫療科技展剛落幕,總統蔡英文致詞提出「台灣有信心能成為全球數位醫療轉型基地」。數位醫療發展的全球趨勢已非可逆,行政與立法部門應盡速制定數位醫療法規,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透過法令確保產業發展...
救護車要開40分鐘 中榮團隊用「這科技」為腦中風病患搶命
從南投埔里到台中榮民總醫院,根據GPS導航資訊,開車距離近65公里,行車時間最快也要花40分鐘以上,救護車肩負重大救命任務,那麼長的車程讓救命任務充滿變數。救護車車程,醫療人員只能消極等待?「救護車...
台灣題材為何在高齡圈大熱? 四品牌、陳亮恭聯手 AI科技助攻健康醫療 推送個人精準健康
在高齡腳步超前全球的日本,一場如世界足球盃,每四年才登場的亞太區老年醫學(IAGG-AOR)研討會上,擠入百人會議室空間的202位國際專業人士焦點卻投射在「台灣」身上。北榮經營的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疫情名家觀點/善用藥袋QRcode查資訊,馬偕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藥師門診助整合
本土疫情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威脅蠢動,未來疫情恐反覆發生。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表示,疫情之下,患者憂心染疫,拒絕外出或是就醫,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有慢性病的患者...
口服藥配送核心藥局 指揮中心明公布領藥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尤其雙北病例節節升高,新北市今天已破萬例。針對雙北的醫療量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台北市專責開設1615床,有991例住院個案,占61.4%、新北市專責開設17...
健康地產實現七星級第三人生
拜醫療進步所賜,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到80.2歲,退休後至少還有20年可以享受「第三人生」,如何活得更精采成為橘世代重要課題。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結合「藝術、景觀、休閒、旅居、餐飲、醫學、護理 ...
眼科照護機器人 找出高風險病患
糖尿病患可能面黃斑部病變等問題,長庚醫院推出AI衛教機器人「Dolly(多莉)」,可和病人交談,內建衛教資料庫可回答患者疑惑,有助提升醫師、患者對於病程掌控,促進醫病關係外,還能透過風險找出高風險病...
醫病新知/心臟「遠距照護」 省去就診奔波
嘉義縣11歲蘇姓女童去年9月在校園行走時突然暈厥,沒有呼吸、心跳,送醫救回一命,確診心臟病引發猝死症,經裝設心臟去顫器,並將心律數據傳回由台中榮總,醫護團隊藉此隨時掌握病況,至今未再發作。台中榮總心...
口袋型行動超音波 居家照護看診利器
彰化秀傳醫院今天發表一項居家遠距照護服務創舉,引進國外最新科技「口袋型行動超音波」,將傳統的聽診器變成「視診器」,讓醫生在長照醫療進行到宅服務時,透過「口袋型行動超音波」與院內專科醫師連結,提供病患...
智慧醫院/接軌國際 台北榮總將打造數位科技智慧醫院
發展智慧醫療是全球趨勢,為接軌國際,台北榮總也將打造「數位科技智慧醫院」。北榮今和廣達電腦及緯創資通簽署合作意向書,規畫導入最新的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讓醫院管理更有效率,使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專心照顧...
照顧父母/我和老媽的獨立抗戰
即使我早就知道母親老了,但是我沒料到「老了」的真相如此難受,也不知道「老了」會將我們帶到現在的境地。最先來的「失能」是重聽。她一向是老文青作派,甚至是時髦的追星族,七十多歲時,還數度由屏東到台北小巨...
照顧父母/遠距照護5重點 獨居不寂寞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兩老相依或一人獨居已成不可逆的趨勢。而協助父母打造獨居卻不寂寞的生活,是難以天天見面的子女,忙碌之餘還能幫忙打點的甜蜜責任。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在...
照顧父母/調適心情 管理健康 獨居長輩必修課
獨居長輩平日生活只能靠自己,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說,長輩獨居後,首要且最重要的事,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1.調整心態 不是認命接受黎世宏說,現在這一輩的長者在年輕時,「三代同堂、含...
照顧父母/照顧馬拉松 需要全家接力跑
長者照顧、照護的過程,是整個家庭互動關係的真實改變。主要照顧者的決定、其他照護者的定時出現輔助,是保護網形成的因素。因此,每個家人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責任與功能。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發聲,也需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