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出版
楊双子、金翎為台爭光 卓榮泰:文學力量凝聚台灣人心
作家楊双子、譯者金翎以「臺灣漫遊錄」獲美國國家圖書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親自頒贈文化獎章及獎勵金新台幣30萬元,感謝她們以文學力量凝聚台灣人心。卓榮泰致詞表示,藝術、文學、創作可以跟體育一樣,團結、...
賀!作家楊双子《臺灣漫遊錄》、譯者金翎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第七十五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於美國時間廿日晚間在紐約舉行,台灣作家楊双子《臺灣漫遊錄》英文版Taiwan Travelogue,獲得翻譯文學大獎,譯者為金翎,這也是第一本台灣文學作品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書評‧小說】陳柏言/漂流的時刻變成相聚的時刻
推薦書:蔡易澄《福島漂流記》(春山出版)《福島漂流記》映現出近年台文「研究+創作」二合一的書寫趨勢:藉由研究者的目光,將歷史材料拆解重組,編織出此刻的「台灣文學」。所謂材料,可謂廣義的「文」;讀者幾...
西太平洋颱風接力生成!她、它還是他?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當我們關心颱風假放不放、天氣預報準不準、泡麵要買多少……颱風其實早已在西北太平洋上經歷了一場場大氣與海洋碰撞、劇力萬鈞的盛大流體動力作用。數十萬朵雲簇中,只有幾十朵會長成結構完美的颱風。(編按)文/...
盧其宏/燃燒殆盡,不是勞工運動的宿命:戰略性企業研究SCR的可能性
(※ 文:盧其宏,共力研究社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如果組織工會像是飛蛾,無可避免地向著火飛,最終結局是什麼顯而易見。這或許很能夠解釋美國勞工加入工會的比例從1970年代的24%,下降到20...
趙彥寧/凝視《受苦的倒影》:不斷斷尾再生的苦難工作者
(※ 文: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擁有田野調查專業訓練的魏明毅,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已逾二十年,本書乃她繼《靜寂工人》(2016)的後續之作。二者皆致力描繪當代台灣社會中,個人往往難以言說、甚或混...
林瑋嬪/馬祖人的掙扎不會微不足道,也不會只是雪泥鴻爪——回應劉亦
(※ 文: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島嶼幻想曲》作者。)回應文章:〈跟命運對賭的馬祖人?看《島嶼幻想曲》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謝謝劉亦的閱讀筆記,裡面有讚賞也有批評。作為一個到馬祖做研究的人類...
「二二八事件」76周年!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文/琅琅悅讀228紀念日即將來臨!開心放假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台灣過去的歷史脈絡,雖然歷史是不能被改變的過去,但是它卻深深地影響著現在、未來,與生活在這片土的每個人。「二二八事件」這起被視為用血與...
從鄧麗君到周杰倫:一段台灣流行文化統一中國的年代
1992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高棣民(Thomas Gold)到上海、杭州與廈門轉了一圈。一路上,他有了驚人的發現:台灣與香港流行文化已經征服了中國!高棣民一眼就能認出台灣流行文化:他曾在...
2023台北國際書展/從李石樵到陳植棋 顏娟英:台灣藝術史是畫家血淚史
本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獎首獎《臺灣美術兩百年》作者顏娟英,在台北書展首(1/31)日於迷你沙龍舉辦得獎講座。她分析李石樵、陳植棋和陳進等畫家的作品與書信,向讀者們介紹這批畫家如何用自己大起大落的生...
2023台北國際書展 /反送中後香港作家最大流亡地 鄧小樺:台灣保存著香港自由創作文化
台北國際書展首日(1月31日),近年移居台灣並創辦「2046出版社」的香港作家鄧小樺在主題廣場舉行講座「融合理性與感性,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作品在台灣出版」,談香港作家反送中事件後陸續流亡海外,試...
台北書展大獎入圍名單公布 4月揭曉首獎得主
台北書展基金會今天公布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名單,小說獎、非小說獎、兒童及青少年獎各選出10部作品,編輯獎選出編輯5名,最終得獎名單將於4月19日公布。根據台北書展基金會發布新聞稿,本屆徵件...
陳方隅/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讀沈大偉《中美爭霸》
(※ 文:陳方隅,「美國台灣觀測站」及「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和中國之間長期以來的「交往關係」已經轉為「競爭關係」,在許多區域和領域都展現出愈來愈直接的對抗趨勢。《中...
江昺崙/我島與我城,我們站在彼此這邊:讀《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是春山出版社的新書,作者鍾耀華,香港人,自小元朗長大,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系。鍾耀華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又稱佔領中環運動)之時,擔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而權力永遠站在時間一邊
2017.07.01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0年。我對這樣宏大的政治議題已經沒有那種興趣了。誰的民族主義,我們的真普選,一國兩制之類的東西,我們已經重複了很多年。也許只是我在重複,我也不肯定。我...
鄭秉泓/青年李安眼中的自我:短片《蔭涼湖畔》、二流演員與金穗獎
紐約冬日,陽光普照,一名身形痀瘻的盲者,拄著拐杖緩緩走到定點,邊咳嗽邊小心翼翼將豎笛從黑色琴盒中取出、組裝好,有人路過給了他點錢,他急忙收進褲袋,這才準備妥當開始吹奏。他吹奏的是蓋西文(George...
《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平冤之路,一走30年
從三審定讞到入獄服刑,蘇炳坤從不放棄索求清白,只是為了忠於自己。為了做到忠於自己,他必須抵抗世間無數的眼光與壓力,常覺得整個身體與腦袋好像都困在囚房裡,陰暗、潮溼、冰冷,看不到光線,也掙脫不開。 在...
吃中藥治新冠肺炎?疫病時代的中醫藥與「民族主義」爭議
中醫藥與政治的牽扯,並非始於今日。自從西方現代性影響中國起,中醫藥就未曾擺脫過政治傾向的角力。關於歷史,就從魯迅(1881-1936)說起吧。魯迅非常批判中醫。他在《吶喊》的自序中寫道:「中醫不過是...
台灣人的自治之夢:日治時期震動全島的「治警事件」
過去,總督府對付臺灣社會反抗行動,直接訴諸武力鎮壓,從不手軟。1915年7月,余清芳、江定等人在臺南新化、左鎮等地發動攻擊,燒毀警察局、殺害十幾個警察,並以天命氣數神明之說,鼓動人民起義,推翻日本統...
「反送中」周年:為什麼香港一天到晚都有示威遊行?
因為正常代表民意的選舉和議會失效,就連傳媒也愈來愈不能反映社會的多元意見。當人們無法在體制內表達不滿,不代表他們的訴求就會消失,他們也可能選擇在體制以外發聲。香港變成「示威之都」,側面顯示出民意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