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修法提高新設防空避難室人均面積 需設緊急電源

國際地緣風險升高,考量現今戰爭型態空襲多為導彈轟炸,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正草案,規範新建學校、工廠的人均防空避難面積擬提高至1平方公尺;由於防空避難設備多在地下,草案明定通風設備應採機械通風,並接緊急電源及照明,供防空避難時人員使用。
為強化社會韌性,內政部日前公布新制,將對既有防空避難室展開全面稽查,要求容納五百人以上的場所,納入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系統須納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系統,若未通過將有處罰。
針對新設建物,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也預告「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41條、第142條、第144條修正草案,目的是因應現今戰爭型態及社會環境等改變,因此調整防空避難設備規定,藉此強化社會韌性。
草案指出,參考國外短期避難(1天以內)的公共疏散設施空間規定設置面積,芬蘭每人約0.75平方公尺、韓國約0.825平方公尺、瑞士約1平方公尺,台灣現行規定部分用途得以每人0.75平方公尺計算基準,審酌提高至每人1平方公尺,範圍為以人數計算附建面積的新建學校、工廠為主。
草案規範,防空避難設備開口直接面向戶外者,門窗應為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且具有遮煙性能的防火門窗;另參考國際標準,規範防空避難設備露出地面的外牆或進出口四周的露天部分、露天頂板,其構造體的鋼筋混凝土厚度,從24公分以上,修正為不得小於30公分。
由於現代戰爭型態的空襲多為導彈與戰機轟炸,因此防空避難設備多在地下樓層,參考國外大多對通風訂有相關規定,草案增訂避難設備應設置能供給樓地板面積每1平方公尺每小時25立方公尺以上換氣量的機械通風設備,且機械通風設備應連接至緊急電源。
草案也明定,避難設備應設緊急照明設備及緊急電源插座,供防空避難時的人員使用。
此外,由於國外針對防空避難配置盥洗室(廁所)有一定規範,草案也將盥洗室列為防空避難固定設備,納入整體避難設備面積,無需另外補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