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周恐1有2個颱風生成 粉專:周三起西北太平洋相當熱鬧

貪婪無情!當代世界面對的「獨裁者聯盟」

計程車疑違規左轉遭灑水車攔腰猛撞 運將大腿骨折、車上乘客慘死

在野黨公布民間版關稅衝擊評估 管中閔:政策不確定是最大威脅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台大前校長管中閔(中)與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左起)、國政基金會財經小組召集人林祖嘉、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立委黃珊珊,昨天出席「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期中報告記者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台大前校長管中閔(中)與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左起)、國政基金會財經小組召集人林祖嘉、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立委黃珊珊,昨天出席「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期中報告記者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美國對等關稅大限將至,台美還沒達成協議,在野黨昨提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歸納穩定匯率等五項政策建議;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表示,若關稅超過百分之廿,恐將重挫三成中小企業的營收,政策不確定性是台灣廠商當前的最大威脅。

面對美國政府對等關稅衝擊,國民黨民眾黨四月舉行「在野領袖峰會」,決定合作搭建平台,提出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由管中閔出任平台召集人。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和民眾黨政策會昨舉行記者會,共同公布「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期中報告。

根據調查,本次受訪的二三八家廠商當中,百分之八十八點五為中小企業,過半數已受直接影響;在模擬「百分之十的關稅」情境中,近六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動;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百分之廿」,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百分之十至卅,其中百分之廿六指恐怕損失超過三成以上。

此外,規模五十人以下的小企業所受衝擊最劇,高達百分之卅五點八的業者,預測營收將減少超過百分之卅。報告指出,這類企業通常資本薄弱、客戶集中且議價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貿易壓力,難以撐過長期陣痛。

管中閔說,目前有五個難題浮上水面,分別為匯率劇烈波動、電價與綠電、AI與綠色轉型門檻、缺工與人才排擠,還有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民間則提出五項政策建議,依序為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並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台美關稅至今仍無結果,政府談判過程完全黑箱,即便當中可能有涉及機密,日本首相石破茂卻能大聲說出「汽車不可能零關稅」,反觀賴清德總統只說了一句「關稅從零談起」,在在引發在野黨及民間憂心,台灣根本就是「跪著談」。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也說,各界呼籲政府提出衝擊影響評估,迄今沒有任何朝野立委收到報告,儘管有人抱持樂觀,也有人感到悲觀,但是台灣將要犧牲與換取的東西,還有人民與廠商將要如何面對,「人民不知情,國會也無法參與,比服貿黑箱還要黑箱」。

管中閔表示,政府首份衝擊影響評估相對不完整,希望政府及其轄下智庫做出更多評估,對於國內廠商而言,政策不確定性就是最大威脅;關稅數字也許在未來幾天就會公布,無論是評估報告、匯率市場或輔導措施,民間都會持續盡量跟政府配合,確保廠商能夠獲得最大支持。

關稅 管中閔 民眾黨 對等關稅 國民黨 台美關係 台美

延伸閱讀

票數未能過半!日本執政黨聯盟選舉慘敗 台學者:對中日關係影響不大

自民黨的參院選大敗:迎向政治多黨化時代的轉捩點?石破茂難以逆轉的政治困局

廠商已受關稅影響 稅率若20%損失破3成

評估關稅衝擊影響 管中閔:政策不確定性是最大威脅

相關新聞

台美關稅半導體、汽車零件、藥品列重點 保健食品業者忐忑

台美關稅談判讓企業界引頸期盼結果,包括半導體、汽車零件、藥品等都被列為重點,國內汽車製造業憂心受到衝擊。輪胎業者憂關稅稅...

對等關稅32%?政院駁斥 本周展開新一輪磋商

外傳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已經定案為32%,行政院昨(21)日駁斥,強調台灣迄今未收到稅率通知,台美本周將有新一輪磋商,政府會...

在野黨公布民間版關稅衝擊評估 管中閔:政策不確定是最大威脅

美國對等關稅大限將至,台美還沒達成協議,在野黨昨提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歸納穩定匯率等五項政策建議;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表示,...

副總統蕭美琴回應外媒 台美談判目標:互惠共榮

副總統蕭美琴上周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總統府昨(21)日釋出會中問答內容。對於外媒關注關稅談判,蕭美琴表示,無論是對等關稅...

經長稱台灣稅率將優於日韓? 立委質疑「同為對美貿易出超 有辦法更低?」

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結果至今仍未出爐,經濟部長郭智輝昨說,我方有台積電投資美國一六五○億美元,這是日韓沒有的,讓我方談判更有...

「經濟學人」稱半導體關稅恐200%? 藍嗆政院為何不回應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等藍營人士昨指出,有消息稱美國給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為百分之卅二。行政院澄清,台灣迄今並未收到通知,台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