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輝達北士科解套?李四川曝進度:新壽9月底得完成程序

賴總統下個月訪中南美…傳將「過境紐約」?陸外交部強硬回應

大型社死現場!壽星變「保鮮膜木乃伊」綁鋼管車遊街 下場慘了

大罷免倒數賴總統民調再度死亡交叉 職務贊同度降5.8個百分點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關於賴清德總統職務表現的贊同與不贊同程度,有42.9%民眾贊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方式、44.5%民眾不贊同;與上次調查相比,職務贊同度下降5.8個百分點,且職務不贊同度大於滿意度,再度出現「死亡交叉」。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賴總統聲望創下上任以來最糟糕的時候之一,已明顯走入執政困境。

民調細項顯示,對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12.7%非常贊同,30.2%還算贊同,19.2%不太贊同,25.3%一點也不贊同,9.6%沒意見,2.9%不知道、拒答。

游盈隆表示,當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中,賴總統聲望重挫5.8個百分點,不贊同他總統職務表現的人超過贊同他的人,形同再次走入執政困境。

游盈隆指出,過去一個月,有5個較可能的因素損及社會對賴總統的支持: 第一,在野黨領袖的國安簡報破局; 第二,「團結國家十講」迄今完成四講,爭議四起,一般反應不佳;第三,民進黨全代會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同行推動大罷免」,社會譁然; 第四,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跳樓輕生不幸事件,引發民眾黨對賴總統及司法不公的強烈抨擊; 第五,大罷免正如火如荼展開,而社會主流民意反對大罷免,總統直接受波及。

游盈隆說,從長期趨勢看,賴總統自去年520上任以來,整體聲望大都維持在中高檔,也就是45%以上,只有兩次低於45%,一次是2024年11月42.8%,另一次就是現在42.9%。上一次,因為不贊同的人只比贊同的人多0.2個百分點,可以說是伯仲之間;這一次則是差1.6個百分點,情況比較嚴重一點。

該份民調由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7月7日至9日。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為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83人,市話757人,手機326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8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

游盈隆 大罷免

延伸閱讀

民調/藍營須催出逾5成5投票率 否則「大罷免」將險勝

軍人升等商務艙引反彈聲浪 游盈隆5點探討:賴總統和顧立雄應多下功夫

游盈隆:傅崐萁被罷免是個人不幸 罷免不成對社會是災難

僅3縣市初選黨內民主剩13.6% 游盈隆:賴清德未記取教訓

相關新聞

傳賴清德8月過境紐約 林沛祥:為保政權穩定 恐不拒美國要求

傳賴清德總統預計8月出訪我中南美洲友邦,並過境美國紐約及達拉斯。國民黨立委林沛祥今日表示,川普為商人個性,賴清德為保政權...

暗示再訪?林佳龍憶賴清德23年任特使 巴拉圭總統最先提的是台灣

聯合報系獨家報導,賴清德總統預計8月到中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國是訪問,出訪行程將過境美國紐約及德州達拉斯;刻正訪問巴拉圭的外...

建置台灣主權AI語料庫 數發部:第4季釋出首批資料

數位發展部今(15)日表示,正在建置「台灣主權AI訓練語料庫」,目標是訓練出具有「台灣語境、台灣文化脈絡」的AI模型,數...

輝達落腳北士科解套 游淑慧分析3情境憂新壽空手套白狼

輝達落腳北士科,但因地上權仍屬新壽的歸屬問題卡關。北市府認為最佳解方是先與新壽合意解約,再透過專案地上權給輝達。議員游淑...

台南風災停電甩鍋在野 民進黨又忘了自己執政9年?

颱風丹娜絲肆虐造成台南、嘉義停電災情嚴重,有的地方停電近200小時,台電調集外縣市人員支援搶修,有人一整周沒回家。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助理公布「驚人發現」,指南部會停電很久都是「國民黨害台電不能改善南部電網」,老柯話說得聳動,但台南電網韌性不足,台電早在2年前就給出答案,誰是元凶?已躍然紙上。

準司法院長是討拉法葉佣金功臣?當事人對真相有話說

賴清德總統提名7位大法官,其中預計出任司法院長的高檢署檢察官蔡秋明,外界印象常是「幫台灣追回拉法葉佣金案的關鍵角色」。流亡海外的佣金案主角汪傳浦,過世前曾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自己最不滿的人,就是時任特調小組檢察官的蔡秋明,以及判決沒收汪家在瑞士銀行存款的法官蘇素娥(此次副院長提名人)。 然而當初因拉法葉案被起訴,官司纏訟多年後終獲清白的海軍將校,以及他們的家屬、辯護律師,對蔡秋明在本案的態度,則大大不以為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