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東南亞旅客不想去美國玩了 「這些原因」都讓他們退卻

噁!壽司郎又遭惡搞 刺青男「整包檳榔放轉盤」引眾怒:支持提告

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出爐 美國兩學者共獲殊榮

胃瘜肉到底要不要切、胃不會變胃癌? 醫:2症狀小心

照胃鏡是侵入性檢查,民眾自30歲起,應安排第一次完整腸胃道篩檢,檢查是否有瘜肉或其他腸胃道問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照胃鏡是侵入性檢查,民眾自30歲起,應安排第一次完整腸胃道篩檢,檢查是否有瘜肉或其他腸胃道問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做腸胃鏡檢查,最怕聽到醫師說有瘜肉,大腸瘜肉要切除,胃瘜肉到底該不該切呢?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表示,除了常見的大腸瘜肉,膽、胃也會出現瘜肉。民眾最常詢問:「有沒有癌化風險?」擔心是否要進一步做處理。

徐兆甸說,大多數的胃瘜肉為良性,不用切除、可以持續觀察;但如果瘜肉呈現紅色粘膜不規則狀,建議在做胃鏡時一併切除,之後再以病理報告確認是何種類型瘜肉。

台灣的胃瘜肉發生率約10%,可分為三種類型:胃底腺性瘜肉、增生性瘜肉、腺瘤性瘜肉,9成屬於良性,不用過度驚慌。徐兆甸指出,胃底腺性瘜肉最為常見,這種瘜肉若小於1公分且非生長在特定位置,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或影響。

少部分瘜肉則屬於增生性瘜肉與腺瘤性瘜肉,則需要特別提高警覺!增生性瘜肉成因是吃到刺激性的飲食導致胃發炎,或因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好發於慢性胃炎的病人。增生性瘜肉通常小於1公分,也屬於良性瘜肉,比例約5至10%。若是因為幽門桿菌所引起的增生性瘜肉,通常在根除幽門桿菌後,增生性瘜肉也會跟著變小。

腺瘤性瘜肉就是俗稱的「胃腺瘤」,雖然占比極低,但在臨床上被視為胃癌前的變化組織,有30%的腺瘤性瘜肉內部已含有惡性胃癌細胞。徐兆甸提到,腺瘤性瘜肉的發生原因為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或家族性腺瘤瘜肉病。

在發現增生性與腺瘤性瘜肉之後,首要之務即是檢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感染者應先接受藥物治療,避免幽門桿菌感染所導致的增生性瘜肉演變為腺瘤性瘜肉,最後就有可能導致胃癌。

關於胃瘜肉切除,良性的胃底腺性瘜肉及增生性瘜肉觀察即可;若是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為佳。另外,瘜肉若產生表面潰瘍出血或生長位置在胃竇部導致幽門阻塞等合併症,也建議切除處理。而腺瘤性瘜肉不論大小一律切除,因為愈大癌變風險愈高,尤其是體積超過2公分,惡性機率上升。

大腸瘜肉的生成與飲食有關,但胃瘜肉的成因大多是基因、體質、發炎和幽門桿菌所致,經常服用胃藥也可能會導致胃底腺性瘜肉。徐兆甸提醒,從30歲起,應安排第一次完整腸胃道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胃鏡,及早發現腺瘤性瘜肉並切除。另建議檢測幽門桿菌,並進行完整的殺菌治療,根除病灶。

胃癌 風險

延伸閱讀

養生伯「日行一萬步」大腸檢出4公分瘜肉 免開刀去除

曾挑戰16蹲成功!方文琳2習慣害了自己罹癌 曝最新動態

比馬桶還髒!胃癌女術後ATM領錢外加1動作 竟感染皮蛇險失明

資深名模包翠英「不愛吃肉卻罹大腸癌」 醫示警:3類人40歲起該健檢

相關新聞

下班注意!午後雷陣雨轟中南部5縣市 警戒區曝光

午後雷陣雨持續,中央氣象署今下午4時35分,針對5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包含嘉義縣、台南市、南投縣、雲林縣、嘉...

新北增4例登革熱 侯友宜憂下雨積水容器增:清消不中斷

新北市今新增4例本土登革熱,分別在新店區2例、中和區2例,截至10月6日新北已累計64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今也到新店視察天...

電價漲台鐵成本增逾2億 陳世凱:從節能節電著手

台電日前公布新版電價,預計10月16日起上路,台鐵估計成本將增加新台幣2億到3億元。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表示,將與經濟部溝...

山陀兒颱風過後警戒 羅一鈞:兩大傳染病威脅增

山陀兒颱風強風豪雨,造成多處地區積水及淹水,如今出現二大傳染病威脅。衛福部疾管署今天針對山陀兒颱風特別發出致醫界通函,直...

事後避孕藥改列指示用藥惹議 食藥署:未達共識不實施 仍需醫師處方

國內規範事後避孕藥為醫師處方用藥,但衛福部食藥署於民國105年擬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改類為在藥...

參與道安駕訓違規肇事減少50% 明年擴大補助每人最多2500元

交通部公路局自2019年起推行機車駕訓補助,去年再推道路安駕訓練補助,經統計,若同時參與道安駕訓,違規風險降低64%、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