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北市青年失業率未降 今年「以戰代訓」

北市青年局指出,為解決青年「學用落差」問題,推出實習津貼、進修補助等措施;今年起推動「以戰代訓」計畫,結合產官學共同開課,強化職場銜接力。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北市青年局指出,為解決青年「學用落差」問題,推出實習津貼、進修補助等措施;今年起推動「以戰代訓」計畫,結合產官學共同開課,強化職場銜接力。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2026選戰在即,近年地方首長施政是否讓民眾有感,聯合報透過數據,檢視6都首長各項政策承諾與具體成果。2020年縣市長選舉,「青年議題」成為城市治理顯學,新北、台北、桃園、高雄均已設置青年局,但少子化影響,近年僅桃園青年人口成長,其餘5都都在減少。今起一連6天,本報以系列方式檢視6都市長青年就業政策,如何挽回消失中的青年。

台北市長蔣萬安去年6月成立青年局,兌現競選政見,但青年人口流失、失業率也未降。民團直言,首都青年仍面臨高物價和高房租等壓力。青年局指出,努力解決青年「學用落差」,今年推「以戰代訓」計畫,包括請輝達開課、銜接職場。

北市青年局去年6月正式揭牌,是繼新北、桃園、高雄後,第4個成立青年局縣市;成立前議員質疑疊床架屋,但一年來,青年局有不少亮點政策,包含哈佛大學等海外學生來實習、創業補助等。

不過據統計,近5年設籍北市16至34歲青年人口仍逐年遞減,從2020年53萬4308人到去年僅剩47萬475人,減少逾6萬3千人,除了少子化影響,更出現「脫北潮」。北市失業率近兩年約3.5%,然而20到24歲青年失業率,2022年起卻是逐年增加,從15.3%到去年已至15.9%。

青年局坦言,北市府研究青年就業問題是「學用落差」,因此成立後推出實習津貼、進修補助等計畫,協助青年做好職前準備,強化銜接職場能力,針對非典型就業者,也提供「青年職涯進修補助」及「職涯培力及創業活動補助」,最高補助1萬元。

今年起北市府也推「青年以戰代訓銜接職場計畫」,結合產官學,第一梯次課程邀請台灣微軟、台灣思科及Google Cloud等知名企業開課;7月起推第2梯次,邀輝達、薩泰爾娛樂、日本廣告商先勢博報堂集團及勤業眾信共開課程,協助青年弭平學用落差。

「青年局成立後確實在青創和NGO補助付出很大的努力。」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雖肯定,但也說首都高物價、房租衝擊,讓不少年輕人不願留在台北,寧可回鄉工作省下房租。

她還表示,青年局缺乏「單一窗口」,包含就學、就業、居住、教育等因業務分工可能分散各局處,青年局應跨局處協調整合,讓青年直接得到幫助。

北市青年失業率相對其他都高,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現行失業率按戶籍地推算,很多穩定工作者戶籍地並非北市,而很多青年結婚或工作穩定後若有租、買房需求,看到北市高房價,多選擇往外縣市走,導致戶籍遷出人數增加,就業率也算在外縣市。

辛炳隆說,不單台北,國際上許多一線城市數據都有類似問題,台北大學相較其他縣市多,許多北漂青年將戶口遷上來,畢業後找工作平均需要半年到一年,也推升失業率。

延伸閱讀

慎防間歇強風!北市明正常上班課 蔣萬安「5點防颱」裁示

颱風丹娜絲來襲 北市災害應變中心升為一級開設

颱風丹娜絲逼近 北市市場處:蔬菜供應充足

北市放颱風假?網灌爆蔣萬安臉書:今晚想看市長帥一波

相關新聞

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北市青年失業率未降 今年「以戰代訓」

2026選戰在即,近年地方首長施政是否讓民眾有感,聯合報透過數據,檢視6都首長各項政策承諾與具體成果。2020年縣市長選...

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觀察站/青年政策要有感 須鎖定客群、觸及痛點

蔣萬安身為北市歷年最年輕市長,第一任期就兌現競選承諾成立青年局,但多數青年生活壓力仍大,也不清楚新政,市府須更加強宣傳、...

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青年:如何找資源 需加強宣傳

首都青年人口流失、失業率攀升,許多北漂青年不堪高房租、高物價,黯然返鄉,也有北市青年創業,卻感受不到政府幫忙,甚至有台北...

新北長照A單位大洗牌 引發議論

新北現有7.4萬個家庭使用長照服務,衛生局派案給社區整合中心俗稱長照A單位,再由A單位個管師媒合B單位提供服務。有長照機...

長照AB單位一條龍 業者建議改系統分派

新北衛生局規定A單位派案給自家B單位上限是5成,台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理事長李惠美說,長照A、B一條龍模式愈來愈常見,通常...

北市海砂校舍186棟 議員籲快改建

403大地震後,北市長蔣萬安宣布加速校舍改建。南港高中被認定為海砂屋的老舊科學大樓上周上梁,但北市高氯離子校舍還有18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