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車又熱又煎熬!北市公車候車亭不到5成 民怨:就算有也不夠遮

極端天氣之下,北市夏季氣溫屢創新高,但全市3401個公車站位僅4成2有候車亭,其他近2000處站點毫無遮蔽設施,不夠友善長輩、孩童、孕婦和身障者,議員建議市府應優先盤點、改善高使用率但無遮蔽的站點。公運處說,適時會勘評估是否可設。
北市有3401站公車站,迄今已累計設置1456站候車亭,提供民眾等候公車時遮陽避雨、公車服務資訊。議員詹為元點出,民眾每天依賴的交通運具公車,並非如想像中擁有良好舒適的「等車環境」,現況仍有1945處站點完全沒有遮蔽設施,炙熱太陽下,民眾只能撐傘、擠在陰影處苦等,下雨更可能全身溼透。
他說,候車亭能不能增設,除了硬體空間限制,也常因人為因素而卡關。現行規範僅有人行道淨寬1.5公尺以上才能設置,且若站位設在私人土地,則需取得地主書面同意。
詹為元指出,最常見也最難解的情況是,即使人行道空間足夠,只要後方店家反映「擋到招牌、影響門面」,就無法設置,這類「店家意見卡關」的案例,往往讓居民期待落空,徒留空站位與高溫對抗。另外,市府在人行道拓寬工程時「順便」規畫新候車亭,他認為還是太慢,無法及時回應氣候變遷下的迫切需求。
民眾楊小姐觀察,青壯少年族群多搭捷運,公車則是長者比較多,尤其極端天氣之下,阿公、阿嬤禁不起曬,她為年紀大的長輩抱不平,希望市府能多候車亭。
民眾吳先生認為,即使一些站牌設有候車亭,但也不大,只要人潮一多就湧出來,難以遮蔭或遮雨。另有人建議,市府可仿效韓國移動式遮陽傘,不管什麼造型,公車站牌至少都要有遮蔽的設施。
公運處智慧運輸科長張耿禎表示,候車亭設置條件為人行道寬度達2公尺以上,必須留設足夠的無障礙通行空間給其他用路人及身障者。公運處會於接獲民眾反映或配合人行道拓寬等相關工程施作,適時辦理現場會勘,評估是否可設置候車亭;過往曾遇到人行道不夠寬或底下有管線,而無法設置候車亭的基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