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台擬買美武器3276億 盼贏得川普支持

台灣考慮向美國採購近一百億美元武器,包括圖中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圖/美國國防部檔案照
台灣考慮向美國採購近一百億美元武器,包括圖中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圖/美國國防部檔案照

路透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台幣二二九三億至三二七六億元)武器,期盼在中國大陸持續對台施加軍事壓力之際,贏得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支持。

計畫買岸防飛彈與海馬斯

三位不具名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台灣正與華府商談軍購。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聲稱,這項軍購計畫目的是向美國表明台灣致力於防務。另一位消息人士說,該軍購計畫將包含岸防巡弋飛彈(CDCM)以及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斯。

這名消息人士還說:「如果金額低於八十億美元,我會相當驚訝。應該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之間。」

白宮沒有立即回覆路透的置評請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茲日前曾表明,他希望加快交付武器給台灣。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拍板,將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GDP百分之三以上。國安人士指出,特別預算需要已成案才可以提出,國防部會把既有計畫提列到特別預算中,並把一般預算空間騰挪出來,進行更多軍事採購或必要規畫。

國防部:滾動式整建兵力

國防部戰規司建軍規劃處處長翁予恒表示,不評論外媒的匿名引述報導,國防部每年依據敵情威脅,滾動式調修兵力整建計畫,針對兵力整建項目,依軍購、商售、自製等三方式來籌獲。他強調,軍購不是唯一管道,會依據需求選擇最適宜做法。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表示,任何的軍購必須是國防需要,只要是國防需要,國民黨都表示支持,但是透過軍購去解決台美貿易嚴重逆差的問題,這是不務實的。

朱立倫說,去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七百餘億美元,應該透過經貿談判,如關稅、採購、貿易等條件改變,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他強調,大家支持國防,但採購不會解決貿易逆差,要採購什麼內容,這是全民所關心的。

路透報導指出,知情人士表示,台灣計畫提出一項特別國防預算,優先著重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揮及管制系統、後備部隊裝備以及反無人機科技。

川普上個任期定期對台軍售,包括F-16戰機等交易。拜登政府繼續軍售台灣,但軍售總價通常較低。

谷立言傳續任AIT處長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說,台灣不認為川普正在尋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出賣台灣利益的「大交易」。該消息人士稱,川普更關心的是對半導體課關稅。

另外,這三位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儘管美國其他外交職位有重大調整,但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將續任現職。路透詢問谷立言的職務狀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谷立言仍是AIT處長。

國防部 川普 美國在台協會 谷立言 軍售 軍購

延伸閱讀

國防院副執行長遭爆停職卻占用辦公室 院方:將調整

涉施壓李文忠性平案當事人 國防院副執行長遭停職

潛艦國造改特別預算 李彥秀:想速灌軍費到GDP3%

潛艦國造傳改特別預算 王鴻薇:公務預算要先完全減列

相關新聞

路透:台擬買美武器3276億 盼贏得川普支持

路透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台幣二二九三億至三二七六億元)武器,期盼在中國大陸持續對台施...

蔣萬安慰勞空軍松指部 贈送官兵棒球12強紀念小物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率領市府團隊,前往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慰問,除向國軍官兵致敬,並探視台北市籍官兵,場面溫馨熱絡。松指部由...

新進展!墜海勇鷹找到了 軍方將視海象狀況打撈

空軍台東志航基地1架勇鷹高教機疑雙發動故障,在台東都蘭鼻外海處墜海,飛訓部訓練官少校林瑋跳傘平安獲救。軍方搜尋機體有新進...

台增對美軍購 傳口譯哥曾在美披露我想採購NSM反艦飛彈

外媒日前釋出我將對美採購最多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726億元裝備,外界對採購品項有諸多聯想。據去年受邀參與第23屆「美...

本月第四次「聯合戰備警巡」 共軍36機8艦出海擾台

共軍昨天在台灣周邊再次發動「聯合戰備警巡」,據國防部統計,從昨天到今天清晨為止,發現36架次中共軍機、8艘共艦持續在台海...

無人機銳鳶2改良多海軍為何又棄單?中科院無奈找備案

買飲料被棄單,老闆很不爽。中科院學乖了,為避免國防研發經費浪費,開發海軍軍用無人機市場同時,也將部分技術商轉。商轉有挑戰,但總比什麼都不做,最後被棄單來得好。 海軍,不是第一次與中科院弄成類似「棄單」窘境、又彼此指責。例如,10餘年前迅聯戰鬥系統因體積龐大等理由,海軍未採用,監察院因此對國防部與海軍提出糾正案。中科院三年前研發銳鳶2型無人機系統,海軍「又」放棄建案,這次恐與預算有關。官員說,「也不是一定不買,未來看機會」。 飲料與無人機,棄單造成的效應天差地遠,這篇文章告訴你其中貓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