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黃光芹質疑館長中國認同 但誰代表時代聲音?

媒體人黃光芹直播訪問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拋出她的大哉問,要黃國昌解讀館長陳之漢的認同轉移,並認為由於館長的粉絲與民眾黨支持者高度重疊,館長的傾向將影響民眾黨路線。
黃光芹咄咄逼人,讓黃國昌幾乎難以招架;其中兩個陳述與指控惹惱館長,讓他大為光火地隔海在澳門開直播回嗆了半個多小時。其一是指責館長的中國認同,缺失了台灣主體性與主流價值;其二是認定大罷免大失敗是館長轉頭到大陸經商所納的投名狀。
先不論館長反擊的說法,黃光芹勢必以為她正在代表主流民意去質疑館長,並希望一舉扼殺、撲滅館長正要掀起的浪濤於未萌。然而,黃光芹忽略了她代表的可能已不是多數,或者說,即便仍是多數,卻是正在急劇崩落的浪頭。
更直截一點說,黃光芹的「台灣主體性」主張可能已不是一個進步性的詞彙,反而具有濃厚的落後性;而館長所陳述的東西卻不是她以為的是新黨、統促黨一貫的舊調,反而有著它隱含的時代動能。
回溯「台灣主體性」一詞的起源,它的創造者就是李登輝,李登輝用了12年執政時間,緩慢但堅定地不斷修改政治修辭,最終建構了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其核心概念簡而言之就是:凡生活在台灣、認同台灣的人都是新台灣人,也就是台灣的主人,而台灣早已是一個事實「獨立」的國家,台灣的命運應由2300萬新台灣人決定。
陳水扁執政後進一步加以潤飾與演繹,終於打造了一套「台灣國族史觀」。但李登輝卸任後仍繼續以台獨摩西身分,出版系列書籍,繼績協助陳水扁豐潤的它的內核。形成了這樣的一套思維即:四百年以降,台灣從來都被外來者主宰它的命運,不曾有過自己的主體性,直到他也就是李登輝自己,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台灣從此揮別中國內戰框架的束縛,獨自走上追尋它自己主體的征程。
這一套論述自始至終,目的無它,就是台灣獨立。亦即,「台灣主體性」不過就是「台獨」的潛台詞或代名詞而已。而它正是如今台灣面臨危殆的政經局面、甚且到了可能引爆世界大戰而禍害人類的真正根源。
據此,後來的蔡英文、賴清德皆是沿著「台灣主體性」所展示與牽引的崎嶇山路,走到了戰爭前夕的懸崖與深淵。
「台灣主體性」論述如今無法直面的是:作為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結構中的半邊緣、或邊緣個體,台灣即令獨立了也沒有所謂主體性可言,當美國要台灣進口萊牛萊豬、天價軍備,要台灣將護島神山遷到美國,台灣皆無說不的權利;更慘烈的是,這一主體性的心魔,正在將台灣一步步推向第二個烏克蘭的悲劇命運。
質言之,當賴清德以「反共護台」作為大罷免獨一無二的「全命題」的情況下,這一次反罷免的大勝,就是對於「台灣主體性」論述一次公然而堅決的否定。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卑之無甚高論,如果「台灣主體性」的最終結局就是一場生靈塗炭、橫屍遍野的戰爭,那它即令有著看似蜜糖般的甜膩,也是必須吐掉的毒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館長在罷免前一個月到上海直播破了台灣直播同時觀看人數的紀錄,而回到台灣後不斷頌揚中國大陸的建設,甚至到了投票前的兩個多禮拜,就已直言不諱地自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仍不曾引起小草們反感或撻伐,最終也沒有影響小草蜂擁而出讓反罷獲致25:0輝煌戰果的原因。
館長的「中國人認同」並不是被誤讀的「中共認同」或「紅色認同」,而是「民族認同」與「歷史認同」。更必須直視的是,無論是錯是對,他都帶著試圖緩解兩岸矛盾與衝突的悲懷,都有著避免讓兩岸陷入戰爭浩劫的心腸,而這可能反而敲中了現在台灣社會大眾真正的關切。
館長的論述之所以不是新黨或統促黨的舊調,在於他是以草根的視角去認知時代的洪流。李登輝提出「台灣主體性」時,彼岸中國仍然是一個在窮困中掙扎的社會,當然有其吸引力;但如今館長改變認同時,看到的卻是坐二望一的中國。作為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小生意人,他並沒有統或獨的終極主張,但他未來所將翻動的波濤,卻是此刻台灣社會所無從逆料、又容易輕忽的。
黃光芹與館長之間的齟齬,實際上正是台灣社會正在面臨的一道急待辯詰的時代命題,未來究竟誰消誰長?歷史一定會給出它的答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