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量級」母公司涉逃漏稅!家寧一家人全成被告 母怒:不要再拍了

課後音樂教育 有助於孩童社會情緒發展

文/MUZIK

在近期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一分研究中,南加州大學的Jed Villanueva、Beatriz Ilari、Assal Habibi探討了兒童時期接受正式音樂教育與其後社會情緒、節奏感及音高模仿能力發展之間的關聯性。

此一長期的對照研究,對比了83名參與音樂、運動或無課後活動課程的孩童。 結果顯示,參與音樂課程的孩童在音高模仿能力上表現優於對照組同儕。這些發現表明,長期的正式音樂教育課程可對兒童某些層面的社會情緒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但整體影響有限。

正式音樂教育是系統性教授樂器技巧與音樂理論的過程。以往研究表明,音樂教育對音高模仿(模仿外部聲音音高的能力)和節奏同步(將內在節奏與外界感知到的節奏同步的能力)有所助益。Kuther(2022)已經推測音樂教育可能促進社會與情緒功能的發展;其他研究亦指出音高模仿與節奏同步,在建立社會連結、有效溝通、集體身份認同和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另一類研究則探討音樂教育與認知或自尊的聯繫。

不過這些研究多數聚焦於一對一的音樂課程,還未聚焦於以課後活動為主的團體音樂教育。Villanueva等人的研究便以此為核心,觀察接受課後音樂訓練課程的孩童在音高模仿能力、社會情緒能力和節奏同步能力上,與未接受課程者是否不同?進一步探問音高模仿與節奏同步的能力,與社會情緒發展之間有何關聯?

該研究為期七年,對象為大洛杉磯地區的5至8歲孩童(平均年齡6.81歲)。參與者分為三組:音樂(青少年樂團,26人)、運動(足球或游泳,28人)、控制組(無課後活動,29人)。

研究工具包括音高模仿任務、節奏同步評估、分享任務,以及認知與同理心測試。

音高模仿:參與者需模仿由經訓練的實驗者演唱的音調(10段旋律,每段5-9個音符長),並通過聲音記錄進行比較,得分範圍為0到1分。結果是音樂組得分始終比運動組平均高0.13分、比控制組高0.26分。

節奏同步:在「單獨」和「社會」場景下進行評估。「單獨」場景中,參與者需用鼓模仿預錄音樂節奏(120或180 bpm);「社會」場景中,則有經訓練的實驗者與參與者一起模仿節奏。該項起初各組得分無顯著差異,但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組別均有進步,仍以音樂組進步最為顯著。

分享:利用變形版的「獨裁者遊戲」,評估孩童是否願意將自己獲得的貼紙分給一個未曾見面的陌生人。本項最願意分享者為運動組,比居次的音樂組高9%,控制組最無表現。但每組的分享能力每年均都有約7.2%的提升。

同理心與認知:使用兒童與青少年同理心指數(IECA)、「看眼神猜想法」測試(Eyes Test)及威斯勒縮短智力量表(WASI-II)。這些指標起初都顯混亂,但「看眼神猜想法」測試的結果隨時間顯著改善,也是音樂組進步得最明顯。

跟過去的研究相比,他們未發現音高模仿能力隨時間顯著提升,可能是因為選擇的歌唱任務較以往研究更為複雜;然同理心與節奏同步能力,都隨著時間推移而顯著提升。

大多數測試中(除分享與部分同理心測試外),音樂組參與者均優於其他組別。綜合結果顯示,正式音樂訓練對兒童社會情緒發展具有正面效益,且效益強度依訓練領域與音樂的相似性而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MUZIK閱聽古典樂》

《MUZIK AIR古典音樂線上聽》

延伸閱讀

川普意外豁免關稅…科技股領漲 美股道指升逾300點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公布2025節目陣容 艾森巴哈將指揮小澤90冥誕音樂會

Bachtrack 2024古典樂壇大統計

MTT病況不樂觀 計劃於4月進行告別演出

相關新聞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續約音樂總監 迎接百年團慶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宣布,與現任音樂總監Gianandrea Noseda延長合約四年,其任期將涵蓋該團2031年的百年團慶。Noseda是2016年成為該團準音樂總監、2017年正式履新,原約期限至2026-2017樂季。

課後音樂教育 有助於孩童社會情緒發展

在近期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一分研究中,南加州大學的Jed Villanueva、Beatriz Ilari、Assal Habibi探討了兒童時期接受正式音樂教育與其後社會情緒、節奏感及音高模仿能力發展之間的關聯性。此一長期的對照研究,對比了83名參與音樂、運動或無課後活動課程的孩童。 結果顯示,參與音樂課程的孩童在音高模仿能力上表現優於對照組同儕。這些發現表明,長期的正式音樂教育課程可對兒童某些層面的社會情緒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但整體影響有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