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作比較香? 過來人統整歐洲生活7現實面「存款恐比台灣少」

台灣房價高漲,薪水卻停滯不前,導致許多人興起到海外打拚的念頭。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房價高漲,薪水卻停滯不前,導致許多人興起到海外打拚的念頭。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房價高漲,薪水卻停滯不前,導致許多人興起到海外打拚的念頭。不過,一名曾在歐洲求學、生活的女網友表示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她列出在歐洲生活後有感而發的「7大現實面」,直言存款恐怕比在台灣能存的錢還少。

一名女網友在Dcard以「想去歐洲工作?你可以先看過這篇再決定」為題發文,她表示曾在台灣及歐洲求學、生活過,近期有感而發統整出在「歐洲生活的7大現實面」,希望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準備出國的人,以及和在他鄉生活的游子交流。

1.歧視

原PO提到自己曾在北歐和南歐生活3個月以上,新冠疫情爆發時,僅是因為戴著口罩買菜,路上的小孩卻不斷朝自己咳嗽開玩笑。此外,一些歐洲同學也會開「無禮的玩笑」,原PO反問,若想到歐洲生活,當碰到這類惱人情況,準備好向對方抗議了嗎?

2.薪水、工作現實面

薪水部分除了本地人可能比自己多3成,若不幸遇到亞洲老闆,「最低工資都是有可能的」。

3.就業競爭

畢業後若想在當地求職,勢必碰到許多移民競爭,原PO直言「什麼是你的優勢呢?」另外她也提到,在外國待業的這段時間,是否有其他副業可以維持生活開銷。

4.簽證問題

原PO表示,歐洲各國簽證日漸限縮,愈來愈難拿到永居權或成為公民。此外她還提到,若是認為台灣環境太糟想移民,歐洲國家也有自己的問題,「當你待得久了,就會體會到該國制度」。

5.存錢

除非是專業移民,否則薪水在職涯初期可能不會多亮眼。原PO提到,若求職只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薪水不是放在第一順位,在歐洲可能也是較中低薪的工作。此外,歐洲稅收大概佔收入的4分之1到3分之1不等,再扣掉房租、生活費等必要開銷,除非十分節儉,否則存款恐怕比在台灣工作還低。

6.文化差異

在歐洲工作必須先學會閒聊(small talk)這項社交技巧,並非單純聊八卦,可以聊新聞、天氣或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7.他人想接觸的動機

原PO坦言這項可能會引起爭議,但她直言「在國外真的遇到太多太多居心叵測的台灣人」。原PO表示在國外工作,最常遇到利用人的台灣人,不論是人脈、資源或是為了晉升,不惜抹黑他人也要讓自己被老闆看見。

心得文曝光後吸引許多網友回應,「稅高、生活品質很普通、存不到啥錢+1」、「海外台灣人風評聽下來都爛到爆炸」、「我也是在海外工作10幾年的台灣人,但是每次遇到的都是台灣人黑台灣人」。

不過有在美國打拚的網友分享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歐洲比較適合旅遊、美國適合工作,「我在美國工作,每天實際工時大概4小時而已」;此外,還有在德州科技業工作的女網友提到,薪水與工時都能接受,一周最多只需進公司3次,「work life balance比在台灣好很多」。

Dcard 台灣 最低工資 移民 簽證 薪水

延伸閱讀

拚命加班恐致命! 醫師:工時超過60小時健康就亮紅燈

藍委提修法增加勞工特休假 勞長洪申翰:搜集各方意見

《恨》30年後仍讓人心驚 移民、幫派、警察這不是浪漫巴黎

美國6月移民排期公布 親屬移民第一優先前進85天

相關新聞

海外工作比較香? 過來人統整歐洲生活7現實面「存款恐比台灣少」

台灣房價高漲,薪水卻停滯不前,導致許多人興起到海外打拚的念頭。不過,一名曾在歐洲求學、生活的女網友表示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她列出...

油電車不能打N檔?他停車等人被爸阻止 內行也喊NO:傷電池

N檔通常稱為空檔,可視為倒車檔與前進檔切換之間的緩衝檔位。一名網友發文,稱近日開家人的油電車,停車等人時打N檔吹冷氣,卻被爸爸說不能打N檔,原因似乎跟電池有關,對此詢問網友。

水餃都不買連鎖店了!他疑惑為何吃超商 同事無奈曝殘酷現實

水餃的價格也回不去!一名網友在臉書「全家便利商店 / 7-11 超商新品&好物分享區」社團發文分享,同事總是買超商的微波水餃。對此,他非常納悶為什麼不選連鎖店,同事這才無奈嘆「因為現在一顆五塊多的水餃不好找了」,上漲的物價讓久沒吃水餃的他非常震驚。

高掛布條「放暑假了」…薑母鴨店夏天做什麼?員工令人稱羨待遇曝光

冬天時吃薑母鴨能夠驅寒保暖。一名網友曬出照片薑母鴨店的照片,大門緊鎖,招牌下的橫幅寫著「我們放暑假了」,讓他好奇薑母鴨業者放暑假都在幹嘛?對此,有知情人士透露老闆是金門人,夏天回金門帶旅遊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