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也要設定KPI! 「人生百年」時代能夠活得健康長壽
日常生活也能利用KPI?輕鬆掌握健康快樂的祕訣!
根據倫敦商學院教授林達.葛瑞騰(LyndaGratton)的《100歲的人生戰略》(The100-YearLife:LivingandWorkinginanAgeofLongevity)一書,未來將進入「人生百年」時代,而大家都希望盡可能健康地度過這段人生。
我曾訪問過團隊醫療論壇的主持人秋山和宏,他同時也是一名醫師。雖然有點長,以下仍將引用他所說的內容。
「隨著醫療的發達,人們的平均壽命大幅延長。
當然,飲食生活穩定等也是重要因素,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無論男女,與戰後相比都延長了30歲以上。
另一方面,儘管人們的壽命延長,臥床不起等生活無法自理的時間正在增加,這也是事實。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在2000年提出『健康壽命』的概念,其計算方式是:平均壽命減去無法生活自理的期間。
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的差距,在日本大約是10年,這代表需要醫療或照護的期間大約長達10年,而這個『人生最後10年的問題』就成了要緊的課題。
也有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男性人生的最後10年,活得精神飽滿卻在最後突然駕鶴西歸的人約10%、逐漸老化的人約70%,最後臥病在床的人則約20%。
在人生最後10年的問題中,先是逐漸無法行走,接著因為吞嚥障礙而無法進食,最後出現認知障礙,導致生活無法自理。
而防止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維持肌肉量。
因老化或疾病,導致肌肉量減少的狀態稱為「肌少症」(Sarcopenia,Sarco:肌肉,Penia:減少)。只要維持肌肉量,能夠健康步行的期間就會延長。除此之外,舌頭與上下顎等肌肉也會影響吞嚥功能。
據說,β-類澱粉蛋白的累積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運動則可以看到改善的效果。
再者,現在也發現人類若感染或受傷,身體會燃燒肌肉,而非靠點滴的能量與之對抗。手術對身體而言也屬於一種外傷,因此若肌肉量不足,即使手術成功,體力也無法負荷,將提高風險。因此,最近也有越來越多術前診斷將體力列入評估。」
靠走路維持肌肉量
維持肌肉量,對於在「人生百年」時代能夠活得健康長壽是至關重要的。
而維持肌肉量的方法之一,就是盡量多走路。
也就是說,走路是關鍵流程CSF,而步數等則是KPI。
閱讀關於走路的文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意見,例如多走路是好的,或者走太多並不好。
我想每個人的效果差異可能很大。
我自己的目標是每天走1萬5,000步。
換算起來,我每10分鐘可以走1,000步,所以相當於一天要走150分鐘。
我現在以早上或是下班回家途中散步的方式來達成這個步數目標。
(本文摘自今周刊《主管必看!最強KPI管理術:活用10大步驟、53張圖表,績效輕鬆達標》,作者:中尾隆一郎)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