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黑熊偷吃雞捕獲野放再闖雞舍 受困陷阱獲救

夫遺產妻領出付喪葬費...竟被婆婆告上法院判刑!律師:需全體繼承人同意

遺產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遺產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丈夫過世了,太太不能領取銀行帳戶的錢!因為會被告,那該怎麼辦?

人過世了,在法律上就不能用他的名字做事情,如果用他的名字簽約或蓋印章取款,不管用印的人是「感情上」最親的太太、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哥哥、姐姐…等,雖然在「心理」相信這是最方便最好的處理,為什麼不行呢?

因為法律的規定就是如此,人的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人過世後,就算最親的人,也不能代表過世的人做任何行為,如果有簽他的名字或蓋印,這樣就是偽造文書,因此取得款項也可能構成詐欺罪。

有一位碩士畢業的太太,她跟先生沒有小孩,在先生過世後,7天內多次到7-11便利商店內,將過世先生的金融卡插入自動櫃員機並輸入密碼,讓電腦陷於錯誤(以為是先生本人或是合法授權領款者),匯款到太太個人帳戶與取款共計400多萬。

雖然太太拿這筆錢付喪葬費、貸款、保險、所得稅…等等,但過世先生的繼承人,也就是婆婆並不認同,所以提告,這位太太把剩下近200萬元的款項交出來,法院仍然依照詐欺罪判這位太太3個月有期徒刑,可以緩刑。

編輯推薦

雖然現在法院對於只是領「小額」去支付喪葬費,開始有些法官會依照「個案」判斷,是否有足夠的事實認定「被告」沒有犯罪的主觀犯意來處理,判被告「無罪」,但因為每個案件的事實不同,建議不要賭法官怎麼想,或承辦的法官可能會判無罪而踩在紅線上。

有人一定會說,那難道都沒有辦法領錢嗎?

其實,關鍵在於「全體繼承人」是否同意才可以領錢!

依照法律標準的作法,要先完稅後,持國稅局的完稅(或免稅)證明書,在全體繼承人同意下,才可以動用過世人的錢。

然而,因為實務上要處理後事等等,繼承人急需用錢,銀行作業便民程序上,在於一定金額以下的提款(有部分銀行以20萬元以下存款),不需要國稅局的完稅(或免稅)證明書,只要經過「全體繼承人」同意就可以提領,以符合實際需要。

至於也有金融機構在3萬元以下的金額,同意單一繼承人可以聲請提領,但必須要檢具全體繼承人同意的切結。

沒有經過全體繼承人同意下,任何單一繼承人不能隨意以過世人名義領取款項。

如果大部分人都同意領款,只有一個人不同意,可以嗎?答案是不可以。

自己所愛的丈夫過世了,當然想要為他做一些事情,把該面對到的事情處理妥當,這樣的心情我可以感受到,但是,如果因為不瞭解法律而被告,這也不是過世的丈夫想見的。

丈夫的過世,代表全體繼承人要共同承擔喪葬費、貸款、保險、所得稅…等等,太太不用勉強獨自承受,或甘冒法律風險?

如果能夠認清法律規定,事發後,要大家共同面對與承擔,或是事先備妥款項予家人,或是安排信託,或是事先投保人壽保險,過世後受益人可以直接取得保險金辦理相關事宜,一切才會平安。

刑法第339條之2(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之處罰)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文內容已獲 蘇家宏律師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保險 信託 偽造文書 繼承人 遺產

相關新聞

理財不需花時間鉅細靡遺去記每一筆帳!陳雨德:核心消費不能犧牲就該拒絕或替代

每次你想要消費時就在心中辨別這是不是核心消費,如果不是,就可以毫不愧疚選擇不為它花錢或是尋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因為它可能會排擠到你的核心消費預算。

AI讓工作更省力卻反而變得更忙?王木木:生產力貶值、事情變多、薪水一樣

時間被科技釋放之後,人們不是拿去休息,而是反其道而行,做更多工作。

買樂透資產價值不會提升!不投資就放棄了長期的複利威力…失去的時間無法收回

即使投資也未必會成功;但是,不投資也等於是放棄了像威斯康辛州夫妻所得到的恩惠,也就是長期複利的威力...

遺產…丈夫和前妻生的孩子分不到!律師:但先生繼承的部分去世後小孩有一半

妳財產或房子給丈夫跟妳的小孩繼承,如果是一人一半,當丈夫在過世的時候,一半的權利將會給他的前妻生的小孩子「共同繼承」...

遺產…老公過世婆婆要媳婦拋棄繼承!律師:若「這原因」當然就順從

如果是婆婆留下一棟房子給老公,那婆婆靠這賴以為生的話,這時候不是拋棄的問題,而是遺產怎麼樣分配的問題。

遺產不想給媳婦…婆婆竟叫長子盜領過世兒子存款!律師:2人都犯罪

兒子過世了,媽媽竟然叫過世人的哥哥去領他的財產...那哥哥說:「我很無辜,是我媽叫我去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