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可以直接解雇執行長 揭OpenAI神秘面紗「不是服務投資人」

這則公告震驚世界。如此公開解雇科技業最知名的執行長,在讓大眾震驚的同時,也讓世人第一次窺探到它的內部治理結構。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奧特曼和馬斯克,它背後的董事會似乎一直隱藏在暗處。麥考利是誰?托納又是誰?不要說大眾和媒體,即使是矽谷科技圈人士,也對這兩個名字很陌生。
公告的最後一段,似乎暗示要揭開謎底,必須追溯到OpenAI創立之初的時光。其實從它成立第一天開始,OpenAI的命運就寫進它的基因裡。
2015年,OpenAI以一家致力於創造通用人工智慧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旨在使「整個人類」受益。在這種構想中,OpenAI更像是研究機構。該機構的章程明確指出,OpenAI的「首要任務是服務人類」,而不是服務投資人和員工。
OpenAI的董事會同時也是這家非營利機構的董事會。2016年1月制定的11頁章程賦予董事會成員獨家選舉和罷免其他董事的權利,並有權確定董事會的規模。章程還規定,只要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提供書面同意,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召開正式會議的情況下採取任何行動。
根據那次《浮華世界》的採訪,奧特曼和馬斯克是最初的董事會成員。奧特曼說:「我們意識到我們兩個並不是全世界公認的完美典範,所以我想說我們計畫擴大這個團體。」
根據稅務申報資料,2017年,布羅克曼、蘇茨克維和當時OpenAI的第一任營運長克里斯.克拉克(Chris Clark)都加入董事會。這3個人都是組織內部的高階主管。此外,還有上一章提到的開放慈善基金會創辦人荷頓.卡諾夫斯基,他是第一位外部董事。
到了2018年,有更多的外部獨立董事加入。里德.霍夫曼就是那一年加入的。為了保持董事會內外部成員的平衡,內部董事克里斯.克拉克應該是在那段期間退出董事會,並很快離開公司。馬斯克則於2018年退出OpenAI,也意味著離開董事會。
2019年,OpenAI成立一個營利子公司,用於募集資金和吸引頂尖人才。創投家和員工可以從他們投入的資金或努力中獲得回報,但OpenAI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仍然透過幾項新的法律條款保持對營利業務的最終決定權。
董事們的首要受託責任仍然是維護其使命,即安全開發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只有少數董事可以在營利子公司中擁有財務利益,而營利子公司的創立文件要求公司要優先考慮公共利益,而非利潤最大化。
2020年底,OpenAI的前核心員工達里奧.阿莫迪就帶著10名心腹離開OpenAI,,括 他的親妹妹丹妮拉.阿莫迪,創辦如今OpenAI最大的競爭對手Anthropic。而丹妮拉和卡諾夫斯基當時已經結婚。因為這個原因,卡諾夫斯基於2021年退出董事會,接替他的是海倫.托納,她是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的主任。
托納之前曾在開放慈善基金會工作,她就職的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也接受來自開放慈善基金會的資金。托納很有可能是卡諾夫斯基推薦給OpenAI接任自己的職務,而且很明顯她是利他主義者。
2019年,在一次全體會議上,奧特曼邀請剛剛加入董事會的里德.霍夫曼發言。霍夫曼講完後,奧特曼突然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問霍夫曼:「如果我沒有做好工作,你會怎麼做?」
霍夫曼愣了一下,心想奧特曼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我會幫助你,並確保你會以正確的方式完成工作,」霍夫曼回答。
奧特曼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如果我真的沒有履行好職責,你會怎麼做?」
「我會解雇你,並尋找新的執行長,」霍夫曼回答。
奧特曼終於滿意了:「太棒了!」
霍夫曼心想,一個執行長竟然在全體員工前面詢問自己是否會被解雇,真是奇怪。
在ChatGPT取得成功之後,奧特曼不僅向員工、更向全世界宣揚這種可被解雇的理念。在一次採訪中,他表示,自己向董事會服務,願意接受傳統的監理,並認同董事會可以隨時替換他。在一次媒體訪談上,他更是坦率的表示:「董事會可
以解雇我,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難得的謙遜。
除此以外,可能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信:他相信自己在董事會裡可以掌控全局。
(本文出自《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作者:周恒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