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量級」母公司涉逃漏稅!家寧一家人全成被告 母怒:不要再拍了

獨/替代方案無共識 安泰銀談合併凱基金控劃休止符

尋找求職方向、思考轉職時機 6大問題檢視「學習」和「報酬」你最重視啥?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每月反思回顧,三步驟確實做

就跟每個月的理財回顧一樣,工作也應該要每個月反思回顧一次。透過反思,你可以找出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做出必要的改變,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

如果你有持續記錄工作職責與加分題的話,職涯反思的力量就會更加強大。可以運用這些資訊來思考是否真心喜歡這份工作、是否少了什麼、你喜愛且想深入探索的是什麼、不喜歡做什麼。

持續累積下來,就能發現在工作上,對你來說重要和不重要的是什麼,而這會幫助你做出更好、更妥善的決定。

本文出自《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
本文出自《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
記得,每月回顧有三個步驟:追蹤、反思以及調整。

記錄成就,為履歷加值

職涯成長的一大因素,是讓公司看見你的成就。表現優秀是一回事,能清楚解釋自己做了什麼、自己的貢獻是什麼,則是另外一回事,而這個能力可以打開許多機會之門,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是沒有辦法得到這些機會的。

要找到並記錄自己的成就,定時追蹤是一個好方法。請在週末或月底自我反思的時候寫下這段時間在工作上的所有成就,多大多小都可以,如完成專案、主持會議或帶新人等。

這個紀錄非常珍貴,而且會給你的職涯帶來很多好處,如績效考核時支援你、為你的履歷增色、面試時證明你的能力與價值。

雖然工作可能已經很忙了,你想到要把這些步驟加入日常工作中,就覺得很困難,但不要低估了這些步驟帶來的影響。我們很容易就因為忙碌或疲憊而陷入自滿的循環,但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自滿的情緒,最終受困在自己痛恨的工作死胡同裡。

請勇敢地與眾不同。你的成功和生活是你的選擇。你想不想選擇成功呢?

檢視工作收穫,思考轉職時機

工作時,你用自己的價值、技能和時間來換取金錢,所以大多數人都覺得工作就是去賺錢的,但你拿到的薪水並不是工作上唯一一件重要的事。

工作主要會有兩種收穫:「學到什麼」以及「賺到什麼」。兩者不一定分很開,但有時兩者的確是分得很清楚。在職涯的不同階段,哪種收穫比較重要會不斷變動,但是哪一個才是最重要,則是完全取決於你。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兩個名詞「學習」和「報酬」:

學習:職場上所能學到的事物遠比職責說明上寫的還要多,包括日常工作、建立專業人脈的能力、接受指導的能力、技能是否受到磨練、是否發展新的技能、工作是否有挑戰性、是否有得到更多發揮和成長機會等。

報酬:這個定義比較淺顯易懂,工作報酬指的就是你的待遇,但這個待遇不只是薪水,還可以包含股權、獎金、401(k) 等比提撥、健保給付和學習補助等。

現在你知道兩者的定義了,那又要如何才能知道,現在的自己重視學習還是報酬,找工作時應該考慮這些嗎?以下幾個問題提供你思考的方向:

・ 我想學到什麼?

・ 這個工作有學習的機會嗎?

・ 這個工作有資源或補助可以讓我學習嗎?

・ 我想要多少薪水?

・ 這個工作能給我期待的薪資嗎?

・ 這個工作給我的經驗能讓我以後賺更多嗎?

你的回答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工作。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學不到東西,也賺不到想要的錢,那現在絕對是另尋出路的時機。

(本文出自《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作者:蜜凱拉・阿羅卡 譯者:鍾榕芳)

相關新聞

買東西可以零利率都分到最高期?存股哥:債務也會貶值

這個禮拜買了一支新iPhone,用了12期分期零利率,平均每期不到2000塊,現在我買比較高單價的東西,可以分期零利率的話我都分到最高期,主要是使用低風險的槓桿策略讓金錢使用效率更好。 假設我第

35%英國青少年每日為錢煩惱 台灣人金融素養也亮紅燈

一份針對英國18至21歲年輕成人的最新調查指出,多達35%受訪者每天都在擔憂財務狀況,但真正願意主動學習如何管理債務者,比例僅有20%。專家警告,年輕族群在面對貸款、信用卡等議題時,知識明顯不足,恐對未來財務穩定性埋下隱憂。

慣用右手刷牙改用左手、上班族調整一成不變通勤路線 巧妙扭轉「壓力源」

所謂壓力,其實原本是指人們在受到某些刺激時,身體做出反應的狀態。舉例來說,有懼高症的人,…

尋找求職方向、思考轉職時機 6大問題檢視「學習」和「報酬」你最重視啥?

就跟每個月的理財回顧一樣,工作也應該要每個月反思回顧一次。透過反思,你可以找出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做出必要的改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