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存滿卻不敢花? 79歲阿嬤告白:我把人生過成了「空白存摺」

摘要
1.79歲的艾格尼絲因過度節儉錯失了許多人際互動和旅行的機會,如今擁有豐厚財富,但已無健康的身體可享受生活。
2.避免過度節儉而留下遺憾,可透過精確計算退休金、設定支出類別、優先做無法延後的事等方式,改變對金錢及生活的態度。
退休後,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問題的答案往往與「錢」有關,許多人希望有足夠多的存款,不必擔憂生活所需。但你想過,過度追求金錢安全感很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遺憾嗎?現年79歲的艾格尼絲(Agnes P.)就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一生節儉卻換來遺憾
艾格尼絲從小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長大,養成極度節省的習慣。還沒退休以前,她會自己帶便當、開舊車、很少請假,將每一分多餘的錢存入退休帳戶。當朋友邀請她參加聚會、看表演或外出旅行時,她總是婉拒。
現在已經退休的艾格尼絲,雖然在時間複利下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但她的美好回憶卻沒隨著歲月增加。
她坦言自己過去總是對朋友說不,因而失去與許多人的聯繫。「我以為我做的是對的事,」艾格尼絲說,「但我為了不被保證的未來,犧牲太多生活。」
更遺憾的是,現在她的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做太多活動。「我真希望在剛退休時就展開重要的旅行,那時候還精力充沛,現在即使是短程旅行也讓我很疲憊。」艾格尼絲說。
退休金夠用,仍然不敢花
你也害怕花錢嗎?台灣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曾指出,這一代老年人多半是淨儲蓄者,較不願消費。戰後嬰兒潮世代在刻苦環境中長大,養成了節儉習慣,即使退休後擁有足夠資金,長者仍因擔憂「錢不夠用」而緊緊抓住財富不放。
安聯人壽2023年的退休研究指出,比起死亡,多數退休人士更害怕錢用完。結果是,即使擁有充足的退休金,仍無法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往往到了健康狀況變差、行動不便時才意識到問題,但就和艾格尼絲體會到的一樣,想花錢享受生活時已經太遲了。
4策略避免過度節儉
如何避免艾格尼絲的遺憾,同時又確保財務健全?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重新定義足夠
許多人沒有明確計算退休所需的金額,只是盲目追求「越多越好」。建議退休者更精確的了解自己每月所需支出,並以預期壽命規劃,避免過度儲蓄和不必要的犧牲。
2.區分支出用途
建議將支出分為「必要支出」和「彈性支出」。以必要支出來確保基本的生活保障,並適度放寬休閒娛樂的預算,尤其是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剛退休階段。
3.優先做無法延後的體驗
某些體驗或活動,等到健康狀況不佳時可能就很難實現,所以不要把所有想做的事都「留到以後」。艾格尼絲警告道:「趁你年輕時就實現一些,你才有辦法更享受它們。」
4.克服心理障礙
長期習慣節儉了,真的很難改變花費習慣。建議退休人士可以將一小部分的預算用於享受生活,並且設定為「必要支出」,而非非必要的娛樂開支。
退休規劃也要顧及生活品質
退休規劃不應只關注於數字,而要思考這些數字背後代表的生活品質。艾格尼絲的經驗提醒我們,過度節儉可能導致我們錯失珍貴的人生體驗,而且很難彌補。
無論是正在準備退休的人,或是已退休者都需要記住:金錢是用來實現美好生活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
資料來源:GoBankingRates、中央社、Allianz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不敢花錢、擔心退休錢不夠用?她79歲,後悔沒早點享受人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