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互降關稅 美股道指飆逾1100點 史指幾收復全年跌幅 那指升4%

冷眼集/憲訴法釋憲說明會 大法官頻發問 反顯不懂議事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就憲法訴訟法修正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尚未決定是否受理,今先開說明會釐清立法程序,審判長謝銘洋(中)大法官與多位大法官出席聆聽正反雙方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就憲法訴訟法修正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尚未決定是否受理,今先開說明會釐清立法程序,審判長謝銘洋(中)大法官與多位大法官出席聆聽正反雙方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憲法法庭昨開說明會,欲釐清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三讀程序有無瑕疵。昨天形同釋憲「前哨戰」,大法官對於三讀程序存有非常多「疑問」,頻頻提問,看似「助攻」聲請釋憲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但會不會反而自曝對議事的狀況外?

憲法法庭尚未受理觸及憲訴法修正條文是否違憲,而優先處理立法程序,原訂兩小時的說明會,因大法官們提問踴躍,延長至三小時、下午五時才結束,除審判長謝銘洋、大法官陳忠五未提問之外,其餘六名大法官均有發問。

昨天交鋒焦點圍繞「無異議認可」,包括大法官尤伯祥問及立法院長韓國瑜當時詢問「有無文字修正」後,幾乎沒有停頓地宣布沒有文字修正而通過,如此能說二讀反對議案的立委行使投票權嗎?又議案通過後,人民如何問責?

大法官呂太郎也舉例甲向乙詢問「你有兩百萬可以借我嗎」,乙均不作聲,甲可以當成乙同意借兩百萬嗎?但隨即被全場唯一專家學者、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羅傳賢反駁,指立法權與此不同,立法權運作靠的是互動、慣例。

大法官對議事的發問踴躍,反而曝露對於國會議事實務的認知不足,甚至印證黃國昌所說,大法官辦一個「凸顯自己搞不懂狀況」的說明會,不知道意義何在,或是有何政治上的考量,令人不解。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將憲訴法修法過程比喻成「性侵案」,表示民進黨團反對五個多月,不能因「敲槌通過的一秒」沒有反對,就代表黨團無異議。言論一出,令人詫異,但呂太郎也隨即回應「這和性侵案無關」。

在法庭上,各當事人多半就自己有利的部分陳述,這本無可厚非,但聰明的法官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例如,宣稱「反對五個多月」,若仔細探知,這五個多月不乏「為反對而反對」,甚至不願理性討論,如此稱得上「一再表示反對」嗎?

昨天說明會氣氛尚稱平和,卻因羅傳賢舉立院前院長王金平與蘇嘉全處理議事的差異,讓外界讀出「民進黨正是今日議事爭議的始作俑者」的味道,引發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極大不滿。

這股濃烈的火藥味,也讓司法與政治更加糾結不清。

吳思瑤 呂太郎 大法官 尤伯祥 憲法法庭 柯建銘 蘇嘉全 釋憲 韓國瑜 黃國昌

延伸閱讀

影/吳思瑤「性侵說」喻法案三讀 秒被大法官打臉

立院法制局前局長稱蘇嘉全始變強勢 柯建銘:與在野黨唱和

勿將大法官拉入權力鬥爭 廖元豪籲:司法不應介入國會自律

憲訴法爭議 大法官蔡宗珍驚訝立法院代表說出「無異議等於棄權」

相關新聞

憲訴法釋憲說明會爆兩大爭點!理由為何?「司法應遠離議事爭議」這話合理嗎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就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昨開說明會釐清立法程序,多名大法官對「無異議通過」、「有無文字修正...

冷眼集/憲訴法釋憲說明會 大法官頻發問 反顯不懂議事

憲法法庭昨開說明會,欲釐清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三讀程序有無瑕疵。昨天形同釋憲「前哨戰」,大法官對於三讀程序存有非常多「疑問...

【總編開箱】大法官能決定立法院打架的輸贏嗎?

因為民進黨團將憲訴法修法提請釋憲後,憲法法庭舉行釋憲說明會,要求聲請人說明三讀程序的狀況。所以要釐清三讀狀況,關鍵在於立法院當時是處於立法院衝突的狀況,大法官需要確認聲請人有沒有「聲請資格」,也就是要確認在「三讀」當下,立委有無異議的處理,依照立院議事,三讀那個「當下」是無異議通過。

和論文有關嗎?蔡英文赴英 是否返母校受矚

前總統蔡英文刻正訪問歐洲,在結束丹麥的訪問行程後,將應邀訪問英國,走訪英國政界及與我國旅英各界專業人士互動,並與多個學術...

憲訴法釋憲說明會 黃國昌批大法官護綠 吳思瑤反嗆「別鬥臭司法」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針對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昨天召開說明會,朝野從庭內戰到庭外。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

面對威權擴張 蔡英文:民主國家團結合作應對

前總統蔡英文訪問立陶宛,於當地時間12日在維爾紐斯(Vilnius)大學演說,她以台灣和立陶宛都經歷過威權統治的壓力為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