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洋投主宰戰局一點都不有趣 洋將制度應該做出改變了!

今年球季中職各隊先發輪值使用洋投的比例接近70%,已是20多年來的新高,相較日本職棒先發洋投比例僅15%,韓國職棒也只有40%,中職的現況就如台鋼雄鷹總教練洪一中所言:「誰不知道中華職棒是靠洋投?」洪總更直言,中職球隊如果沒有充分利用洋將就不會贏,這是制度使然,「眼光放長遠,該改的就要改。」
先說結論,我覺得未來(不一定是明年)中職可考慮修改洋將制度,一軍採2洋投、1洋砲配置,最重要的原因,倒不是要給本土投手先發的生存空間,而是中職必須逐漸擺脫 「靠3洋投打天下拚總冠軍」的宿命,讓各隊積極培養先發土投,或花大錢留下更好的高中投手,而不是炒短線找3大洋投、4大金剛主宰戰局。
而且以現有的中職洋將升降制度,即使各隊一軍洋將改成2投1打,還是可以巧妙運用賽程和15天升降,全聯盟仍有5成左右的機率看到洋投先發,依舊是滿高的比例,但至少不再是靠3洋投打天下。
如果以現在中職洋將制度,統一獅胡智爲、台鋼雄鷹下勾投手陳宇宏就會被拉去投長中繼,樂天桃猿培養多年的劉家翔,難得先發一場,投完隔幾天就下二軍,味全龍王維中每次在一軍投完先發必定下二軍,何時回來再說,富邦悍將幾名主力投手回歸,黃保羅、李東洺有可能只能代班先發,中信兄弟余謙也只能獲得有限的先發機會。
也因為現行的中職洋將制度,讓大量優質土投囤積在牛棚,好比說中信兄弟新秀伍立辰,他有成為先發輪值固定成員的潛力,但現況就是待在牛棚,味全龍年輕左投黃侰程這兩年在二軍有不俗成績,台鋼雄鷹左投王柏傑也備受期待,但除非他們有大幅度進步,否則要上一軍成為固定先發也有困難,也可能被當牛棚投手用。
中職可考慮一軍洋將登錄改成2投1打,有個關鍵點是近年中職採用 「正常球」,彈性係數下修加上球的縫線較突出,造成本土打者難開轟,本季全聯盟打擊率只有0.254,長打率0.354,平均每場比賽出現0.94轟,如果扣掉狂轟猛炸的台鋼雄鷹洋砲魔鷹,場均只剩0.84轟,低彈性係數比賽用球,對於本土投手相對友善,也是修改洋將政策的契機。
說到魔鷹,從去年來台至今,魔鷹帶來的話題滿滿無庸置疑,每次上場打擊就令雄鷹球迷有期待感,讓對方球迷有壓迫感,如果洋將制度不變,明年魔鷹有可能在中職消失,因為各隊都會拚命找洋投,若開放洋砲、縮減洋投,以目前中職各球團財力,不愁找不到好洋砲。
中信兄弟日本籍總教練平野惠一極力倡議,中職先發輪值應以本土投手為主,他曾說,這幾年洋投來到台灣,真的不是想為台灣做什麼,他們很難對本土投手有什麼幫助,只是把這裡當跳板,有好表現就可以去日、韓職發展,平野感嘆,「這樣真的好嗎?中職如此倚賴洋投,其實沒有太多好處。」他甚至強調,「洋投先發對決的比賽一點不有趣。」
當然,近幾年中職快速從4隊擴充成6隊,投手人才難免被稀釋,加上大量高中、大學頂尖投手往美國、日本跑,中職能固定扛先發輪值的本土投手或許有限,但眼光放長遠,聯盟和各球團必須思索,由洋投決定命運的聯賽真的好嗎?早期中職有洋砲參與,賽事有趣許多,就像洪總說的,制度改了,各隊就會想辦法培養先發本土投手,根本就不用擔心。
洋將制度要不要改,其實就在於聯盟和各球團一念之間,一點都不困難,當然,中職也可選擇維持現狀,就像現在這樣子,各隊都在精算洋投一、二軍升降,土投丟完先發就下二軍,下次不知道多久才上來,希望比賽呈現什麼樣貌,由聯盟和球團決定。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