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力竭勇士已用到沒招 灰狼體能優勢仍得乘勝追擊

灰狼靠著深度和體能優勢,尋求在客場取得聽牌優勢。 美聯社
灰狼靠著深度和體能優勢,尋求在客場取得聽牌優勢。 美聯社

勇士灰狼第三戰,勇士團隊打了一場漂亮的比賽,差點就將士用命再度扳倒灰狼,但可惜仍少了點天賦,在格林(Draymond Green)犯規麻煩與巴特勒(Jimmy Butler)體力衰退後,明尼蘇達及時趕上,成功回破客場,重奪主場優勢。

同樣地,一起來看看這場比賽的復盤分析。

勇士的攻防調整

這場比賽必須給予柯爾(Steve Kerr)稱讚,在失去柯瑞的情況下,幾乎可說已是當下勇士陣容所能做到,關於攻守調整最佳也最合理的方案。

陣容更迭從防守端著眼,目標是如何對付藍道(Julius Randle)與愛德華(Anthony Edwards),策略思考則是在巴特勒與格林各只有一個的情況下,如何分攤他們的負擔,同時極大化其防守,這需要第三人的幫助。

於是乎中鋒換上了上一戰中實驗有成,機動力較好的傑克森-戴維斯(Trayce Jackson-Davis)出任先發中鋒,另外也增加了魯尼(Kevon Looney)的時間,果斷減少小球陣,目的是讓他們幫忙站禁區護框,這樣就可以讓格林拉到外圍單防藍道。

巴特勒燃燒一整場,打到最後時刻也不免體能消耗殆盡。 美聯社
巴特勒燃燒一整場,打到最後時刻也不免體能消耗殆盡。 美聯社

另一套方案則是讓庫明加(Jonathan Kuminga)打更多時間,憑其身高體能,讓場上能有另一位單防或協防強度,足以接近巴特勒與格林的球員。

與此同時,勇士再針對愛德華為首的持球進攻者,幾乎貫穿全場的三分線外雙夾,切入後甚至三夾,目標則是阻絕他中路切入於啟動之前,同時遮蔽其傳球視野及伺機斷球。

進攻端則更進一步成為巴特勒的模樣。三大進攻主線都圍繞著巴特勒為核心開展:

1、頻繁打擋拆:以巴特勒為首,目標針對戈貝爾(Rudy Gobert)坐鎮禁區的麻煩,第一拍打他沉退的中距離急停或跳投,若沒機會就待第二拍他被迫換防後,禁區內給小球、或者將戈貝爾拉至外圍再分球,讓無球隊友輕鬆開後門,或者強打錯位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本戰勇士三分投射大幅減少的原因,柯爾勇士的進攻強項從來不只是三分,還有傳導與無球跑動,在失去柯瑞,對手又特別提防三分情況下,極大化巴特勒的三脅威嚇,偷襲打另一種擅長的2分、2分團隊進攻,不失是個聰明而考驗對手應變的戰略。

2、還是巴特勒:本戰除了擋拆後的直接攻勢,也頻繁透過掩護,讓巴特勒針對特定球員執行拿手的錯位Isolation,除了戈貝爾不好啃(但是造成他之後犯規麻煩的主因),最後時常只好切換成拉他出外圍,巴特勒尤其針對迪文森佐(Donte DiVincenzo)與里德(Naz Reid)點名,本場前者被他打了個5投5中,後者也有4投2中並賠上兩次犯規,成效斐然。

藍道這個進攻點對於勇士防線來說是極大麻煩。 法新社
藍道這個進攻點對於勇士防線來說是極大麻煩。 法新社

3、庫明加的專心強攻:巴特勒下場或者在強邊吸怪時,任務簡單化的庫明加成了場上另一個強攻點,除了他本身在攻守轉換節奏上難以阻擋外,球隊也頻頻透過強弱邊轉換,幫助他取得快速下球切入或者錯位機會。

連愛德華與麥克丹尼爾斯(Jaden McDaniels)兩位大鎖單防庫明加,機體都顯得吃力,遑論他們還要分心於巴特勒,更別說其他隊友,對庫明加全部如同錯位,這也讓他本戰以18投11中的高命中率砍下30分,信心來了連「Catch & Shoot」都能4投3中。

透過以上的整體攻防調整,為勇士帶來甚麼樣的成果?防守端愛德華切入綁手綁腳,第一線勇士泰半也有三個球員,能稍微阻擋藍道直接強攻,同時背後有協防不俗隊友隨時準備收縮幫忙,球隊也延續上一戰有成的中路佈陣,除了制敵於先的三分線外包夾,區域防守站位亦更重視對外圍的撲防。

這不只在前期有效壓制了兩大主力的表現與團隊串連(愛德華12投僅3中8分2助攻),藍道14投5中13分3助攻),減少了對手的外圍空檔機會(灰狼Wide Open三分出手從上一戰的27投14中,下滑至本場的16投7中),同時在庫明加的積極奔跑下,透過有效防守或製造失誤後的攻守反擊,得到不少機會(本戰Transition 10投7中)。

進攻端則在巴特勒攻傳俱佳的頂級Playmaker帶動下,加上庫明加打出儼然二號幫手的火力,甚至在前三節都還能取得領先。

格林(左)在防守端依然相當重要。 美聯社
格林(左)在防守端依然相當重要。 美聯社

問題出在哪?年邁與仍帶傷的巴特勒,已經撐不了全場了,全場26投12中拿下最高33分與7助攻,但第四節只剩下7投1中5分0助攻,當整個團隊都靠他帶動,自然也會隨之萎靡;以及,主力體能的下滑,加上最後格林的犯規麻煩問題至犯滿,也讓勇士的高強度防守,難以維繫到致勝。

下半場愛德華與藍道表現皆判若兩人,前者16投10中狂轟28分,三分球亦有8投4中,後者亦有9投5中11分外掛8籃板9助攻,最終成就大三元,固然有他們中場後振作的因素在,但肉眼可見,也是勇士體力難續,防守強度越見下滑後,不可避免的被收割成果,對勇士球迷來說,想必份外遺憾。

依舊戰戰競競的灰狼

此戰的灰狼,其實比前一戰更沒有欣喜的餘裕。柯瑞缺陣第二場,前一場巴特勒更加消耗,照理說就算不若前場大勝,應該也該還有10來分的差距才是,結果卻是戰至Clutch Time才靠球星跳出獲勝,在戰術鬥智層面上,芬奇(Chris Finch)更是明顯輸給了柯爾。

戈貝爾死守禁區,帶給灰狼穩定的力量。 法新社
戈貝爾死守禁區,帶給灰狼穩定的力量。 法新社

全場兩段爆分,一段是靠第二節里德的三分人來瘋,二段靠愛德華第四節突然頻頻英雄球,但一樣是靠個人,一樣是靠三分。問題第二戰受到的限制,第三戰依舊,面對勇士的中路嚴防,還是沒什麼攻克法門,確有嘗試讓球員改切底線,但效果不彰,最後就是靠深度與體能以拖待變,擊敗力竭的對手。

球星與深度的確仍是優勢,但球隊如果要更穩佔勝算,還是要想辦法破解對方的攻守策略。

放眼第四戰,灰狼優先要解決怎麼防守巴特勒的擋拆進攻,以及如何應對巴特勒與庫明加,尤其針對迪森文佐與里德頻頻被點名的問題,特別不能再將庫明加視之等閒;進攻端,則依舊要繼續尋找除了三分線手感外,如何突破勇士屯兵中線與快速內縮嚴防的方法,以及,愛德華是否能一掃系列賽表現往往大起大落情況,成為球隊穩定發揮的基礎。

誠如場上愛德華與小裴頓(Gary Payton II)的閒聊,除非柯瑞提前歸隊,金州軍的如意算盤是想辦法把比賽帶到第六戰,待王牌回歸逆轉戰局;對雙方而言,勇士仍是主場的第四戰,因此成了必爭之勝,若果灰狼能在客場拿下二連勝,幾乎就可以確保晉級,正常情況下,可以想見第四戰的灰狼會更加拼命,試圖讓勇士一舉絕望。

庫明加成了勇士現階段能夠突圍的關鍵。 法新社
庫明加成了勇士現階段能夠突圍的關鍵。 法新社

金州軍團當然還沒到絕境時刻,以第三戰的比賽內容,他們確實可以為自己驕傲,但筆者也很難想到讓勇士進一步再提升的戰術調整,因為柯爾在既有一票綠葉情況下,已經整合的相當不錯也都打到對手的點,問題還是在執行力。

即使賠上另一場大敗,巴特勒能否至少再燃燒帶隊獲勝一場,等待救世主歸來?比上一場更低、更慘烈,季後賽已經連續6場未超過11分的波傑姆斯基(Brandin Podziemski),又是不是能成為下一個醒來的球員呢?

波傑姆斯基已經連續6場未超過11分。 美聯社
波傑姆斯基已經連續6場未超過11分。 美聯社

🔥 《獅吼臺南棒球訂製書》嘖嘖好評延長!

▪ 結帳輸入UDN專屬折扣碼【lion88】現折$88

灰狼 勇士 Stephen Curry NBA專欄 NBA季後賽 Jimmy Butler Anthony Edwards

相關新聞

溜馬板凳軍團創造不可能逼進搶七 看好打臉聯盟劇本一舉奪冠

G6雷霆在客場91:108慘敗,溜馬成功把今年NBA總冠軍賽逼進「搶七」。 溜馬G6創造許多不可能 1、總冠軍賽前ESPN專家團32人預測,29人認為雷霆將會成功奪冠,只有3人看好溜馬。

籃球/職籃兩聯盟「合作」是好是壞?四個困惑未來難樂觀

台灣籃球最炸裂消息,台灣職籃兩聯盟TPBL和PLG一共10隊決定攜手「合作」,細節仍待議。 目前PLG聯盟四隊剩三隊,高雄鋼鐵人解散,台鋼、富邦、領航猿三缺一,聯盟走了五年遇上最大障礙。

中職/台鋼小贏、桃猿不算輸 大王、主委交易成各取所需典範

2023年季中選秀會結束後,隨即傳出台鋼雄鷹有意將選秀狀元林子偉作為籌碼,換來其他建隊的基石。8月10日正式官宣這起近年最具話題性的交易案,林子偉被交易至樂天桃猿,換回王柏融的返台議約權,以及王溢正、

中職/本季復出沒有時間點 江少慶的合約將讓悍將傷腦筋

富邦陣中有兩名月薪超過百萬的球員,分別為21年及24年的第一指名江少慶及張育成,兩人返台後在中職都遇到傷勢問題,張育成去年8月關節擠壓挫傷,今年再因傷困擾,4月左肩關節唇受傷、6月右肘骨刺,共休養了2

中職/土投先發數比4號洋投少 本土養成問題不該再找藉口了!

中華職棒是個相當倚賴洋投的聯盟,投手戰力往往以洋投為主,土投則擔任配角。特別是在先發的部分,幾乎多數的先發工作都被交到洋投手上,甚至就算並非表現特別好的洋投,負擔的先發場次也大部分土投還要多,反映出土

外界再現大谷登板關門聲浪 有過經驗的名人堂投手大呼不可以

洛杉磯道奇隊正在爭奪國聯西區第一名的路上,任何可用之兵均極珍貴,尤其是陣中身價最高的大谷翔平,也站上了投手丘。現階段,他任務是先投一局,然後由後面的投手接力,此為大聯盟常見策略,有人說是「假先發」,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