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奇魔法對付道奇!教士連兩季交易組「牛棚海」發奇襲

季中交易往往是改變聯盟長期戰力版圖的重要時刻,爭冠球隊把握最後機會招兵買馬,補上陣容最後一塊拼圖;季後賽邊緣隊伍則藉交易改善缺陷,盼引進球員能扮演躋身季後賽大門的墊腳石;而與季後賽絕緣的球隊更是最大主角,透過出清到期約或是價值極高的主力,替球隊帶回高評價農作物,放眼長線捲土重來,而隨著截止時間逼近,交易市場上的好手價格被不斷哄抬,多隊競爭下誰能脫穎而出成最大看點,更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原被視為「非賣品」的交易對象,在他隊失心瘋開價下轉披不同顏色球衣,商業運動的本質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價碼」。
而在交易大限過後,公認表現最瘋狂的買家莫過於國聯西區勁旅教士隊,在交易截止時間前6小時接連發起5筆交易,進出球員合計高達22名,光是陣中前10號新秀就送了5名,幾乎將農場拆了一大半,包括以百大第3的超頂級大物德弗里斯(Leo De Vries)為主菜向運動家隊換來聯盟最頂尖終結者之一的米勒(Mason Miller),米勒年僅26歲,控制權還有4年,招牌火球魅力十足,均速領先全大聯盟,控制權長、薪資低廉又早早投出身手,交易價值本就難以估量,但最後教士出到百大第3新秀才成功拿到手,仍舊震驚全棒壇。
從運動家角度來看,交易包裹自然是迷人到難以拒絕,百大新秀對每隊而言都是珍貴資產,球隊往往要等到交易明星選手時才願意將其放入包裹,更別提德弗里斯這種被視為球隊基石的大物新秀,上一次有前10等級新秀季中換東家已經是2017年的希曼尼茲(Eloy Jimenez),當年小熊以其為主菜向白襪換來王牌昆塔納(Jose Quintana),而上一次有百大前10大物季中被拿來換後援投手也同樣是小熊隊,2016年以托瑞斯(Gleyber Torres)為代價從洋基隊手中拿下合約剩半年的查普曼(Aroldis Chapman),價格雖然不斐,且查普曼合約到期後便重回條紋軍,但小熊硬是靠著下半季與季後賽「用好用滿」查普曼,季後賽13場登板、合計15.2局,成功打破百年山羊魔咒,堪稱販賣大物新秀求冠的雙贏交易典範。
看完了成功案例,讓我們回到教士隊,教士隊「需要」這筆交易嗎?這個問題可以再拆分成兩個,首先是教士是否具備足夠爭冠本錢,足以讓他們以「All in」心態面對交易大限前的補強?這點可以給予肯定,交易大限前60勝49敗排名國西第2、外卡排名第3,與道奇隊3場勝差在射程範圍內,是一支實力妥妥屬季後賽等級隊伍,更重要的是,教士隊連年打進季後賽,主力正值成熟,且都擁有豐富經驗,在短兵相接賽事具備經驗優勢,去年季後賽與教士進行的首輪系列賽,是道奇冠軍路上最艱辛一段,教士更一度取得聽牌優勢,G5靠著山本由伸力壓日本大前輩達比修有才驚險出線,在爭冠窗口即將逐漸闔上的未來兩、三年,教士每年都必須為季後賽席次衝刺,以贏在當下為操盤出發點相當合理。
但另一個問題是,教士牛棚是需要加緊補強的弱項嗎?顯然答案是完全否定的,交易前教士牛棚說是全聯盟最頂尖層級也不會有太大爭議,無論是2.97防禦率、3.48獨立防禦率、5.6WAR值都在全聯盟獨領風騷,由明星終結者蘇亞雷斯(Robert Suarez)為首,出手點詭譎壓制力驚人的亞當(Jason Adam)、左打專武莫瑞洪(Adrian Morejon)今年也都首次入選明星賽,以及三振機器艾斯特拉達(Jeremiah Estrada),全部都是球速條件優秀且三振率保持在25%以上的頂尖後援,只要先發投滿5局後續牛棚輪番上陣絕對會讓對手吃不消,如今再添購生涯K/9值突破13的超級火球男米勒,層層防線堆疊堅實堡壘。
因此,交易大限前當討論到米勒可能下家時,教士總是被屏除在討論外,畢竟牛棚已經是強項,相較之下先發輪值更令人擔憂,王牌投手希斯(Dylan Cease)本季表現起伏大,金恩(Michael King)與達比修有都曾因傷長期缺陣,僅有皮維塔(Nick Pivetta)是安定選項,教士整個交易大限能稱得上先發補強的卻只有米勒交易案的配菜席爾斯(J.P. Sears)與本季僅出賽兩場的柯特斯(Nestor Cortes)兩名左投,確實會另教士球迷惋惜。
當然教士隊的自信其來有自,從過去的瓦卡(Michael Wacha)、盧戈(Seth Lugo)到今年的皮維塔來到教士前都是飛球率高、容易受到長程砲火狙擊導致防禦率浮腫的投手,但受到教士主場深遠外野庇佑,大幅降低飛球帶來的殺傷力,自然成為可靠輪值,教士挾成功經驗想再次複製並不意外,加上教士簽約國際自由球員眼光獨到,比起藉選秀累積深度,網羅國際好手已是教士拿手好戲,過去幾年循此模式讓球隊有源源不絕大物出爐,承擔得起掏空農場的長期代價,以CP值高方式改造成績處低點先發,將手中最佳籌碼押注在控制權長的球星上,雖然心痛,但似乎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
除此之外,讓教士能吞下定心丸的,或許正是同區的衛冕軍道奇,季後賽比起投球局數更看重投球品質,每個打席都斤斤計較的10月戰場,投手深度能帶來顯著的調度彈性,去年道奇隊先發人手短缺,但在季後賽團隊投手數據極佳,去年季後賽道奇隊一共出賽了16場,僅有國聯冠軍戰G1的弗列爾提(Jack Flaherty)、世界大賽G2的山本由伸投滿符合優質先發基本條件的6局,5局下場畫面不鮮少,戰局若早早陷入狀況,馬上換投也很常見,值得倚賴的先發湊不滿4個,系列賽間更曾上演假先發牛棚車輪戰,採取撤退戰想法,放掉一場換取更充足投手戰力,也是道奇隊戰略之一,若能用牛棚連環鬥混淆對手,意外達到壓制效果,進而在亂戰中取勝更可收到「下駟換上駟」莫大效益。
道奇隊季後自由市場上食髓知味,接連以4年大約簽下火球左投史考特(Tanner Scott)、1年短約網羅前國聯救援王耶茨(Kirby Yate),為的就是讓堅強牛棚更牢不可破,即便這兩筆簽約本季至今成效都一言難盡,但已在季後賽成功證明的戰略就值得學習,事實上不只今年,教士去年交易大限前也有類似操作,為了獲得亞當送出農場第3、第8、第12;為了半年使用權的史考特,更發瘋般賣掉農場第2、第4、第5新秀,包含一名百大新秀,雖然結果不如意,分區系列賽便遭道奇淘汰止步,但與道奇激戰的比賽內容,以及道奇後續獲得的成功,讓總管普瑞勒(A.J. Preller)信心不減,願意在同樣的策略上再賭一次。
交易大限後教士戰績收到回饋,10戰中收下7勝,迅速拉近與道奇距離,至截稿(8/12)前現與道奇僅1場勝差,名列外卡第2,和第4紅人有5.5場勝差,牢牢鎖定季後賽位置,至於賽季最後能走多遠,普瑞勒的補強方針是否能讓他笑到最後,全世界棒球迷都在關注著,究竟是下個時代潮流的引領者,或者是在賭桌上不顧後果梭哈的瘋狂總管,今年季後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