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才剛交往…23歲妹遭27歲男友當街暴打、拉髮拖行 趴地狂求饒

林岱樺被挖祖墳式攻擊 綠憂脫黨危機...南台2都恐變天

又有颱風?熱帶擾動92W最快今生成颱風 預估路徑曝

俄烏戰 烏克蘭恐割地止戰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俄國總統普亭(左)就俄烏戰爭舉行會談,兩人在記者會上握手。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俄國總統普亭(左)就俄烏戰爭舉行會談,兩人在記者會上握手。法新社

華爾街日報十六日報導,俄羅斯俄烏戰爭的目標不只割地,還要使烏克蘭屈服,如今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恐僅剩兩種結局:其一是烏克蘭割地止戰,未來受盟軍援助並提供安全保證,類似一九五三年韓戰模式;其二是實際喪失國家主權,再次淪為莫斯科的附庸,等同徹底投降。

俄國總統普亭在美國阿拉斯加「雙普會」後指稱,解決烏克蘭問題長久之計是必須消除危機的一切根源,包括烏克蘭的親西方路線與北約(NATO)東擴。這凸顯他從未放棄終極目標,即恢復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政治掌控,重建俄國在東歐的影響力並奪回全球強權地位。

俄軍徹底占領烏克蘭已幾乎不可能實現,烏克蘭完全驅逐入侵者的機會同樣渺茫,俄烏戰爭只有兩種可能結局,且基輔都免不了割讓領土。

該報導稱,烏克蘭領導高層私下已接受該國沒有完全收復失土的軍事實力。總統澤倫斯基也表態願先停火凍結目前戰線,再談判領土。

烏克蘭與歐洲均強調不會在法律上承認俄國擁有俄占區主權,但都示意將接受現實。理想狀況可能是將俄國限制在其軍隊現已占領的約五分之一烏克蘭國土,避免進一步失地。

烏歐希望透過強化國防與西方國家提供的安全承諾來確保烏克蘭其餘五分之四領土安全。英法更考慮派兵駐烏,美國是否參與尚未定。這種結局類似一九五三年韓戰後南北韓分裂,但由美軍駐防保護南韓。

此一結局對普亭將是失敗。僅獲烏克蘭五分之一的殘破土地,卻永遠失去烏克蘭,還要眼看西方軍隊保護他口中的「兄弟民族」。除非俄烏戰爭已帶來無法承受的政經風險,否則他不太可能接受如此收場。

柏林智庫德國國際與安全研究所(SWP)專家克魯格說,莫斯科目前的想法是,比起俄國、烏克蘭更撐不下去,在經濟問題使莫斯科被迫停戰前,烏克蘭已先一步崩潰。

另一個結局則更危險。即烏克蘭除喪失東南部大片領土,連其餘領土也無力抵抗俄國未來的又一次入侵,迫使基輔在內政外交上對莫斯科俯首稱臣,淪為附庸地位。

這代表烏克蘭將喪失主權,相當於投降俄國。若普亭要遂行如此「成果」,仍需戰場壓力。俄軍在戰場的策略是透過持久戰及消耗戰來消耗烏軍兵力及抗俄意志。

俄烏鏖戰三年多,烏軍雖師老兵疲且兵源不足,仍展現強韌抵抗力,使俄國難以迅速取勝。但專家示警,若基輔未能解決兵源與指揮體系問題,將逐漸遭拖垮。

烏克蘭 俄羅斯 俄烏戰爭

延伸閱讀

雙普會未達成停火協議!雙方聲明「會談結果」一次看 可能辦三方會談

川普要烏克蘭割讓俄未占領地 換取和平協議…立場扭轉與歐分裂

川普放棄要求停火…普亭獲外交勝利 壓力落澤倫斯基肩上

雙普會讓烏克蘭及盟友不安 法英德領袖開會商討對策

相關新聞

川普白忙一場?普丁侵略本質沒有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已如期在8月15日於阿拉斯加會面。這是雙方自2019年以來再次面對面,關注的焦點在於烏俄戰爭的停火協議。

「雙普會」掀歐洲焦慮 俄烏戰協議會重演歷史陰影?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慕尼黑協定與雅爾達會議曾改變歐洲版圖,如今「雙普會」在排除烏克蘭參與下舉行,引發歐洲對領土交換的高度警戒。 看點2:從不援助烏克蘭到對俄羅斯態度轉硬,再到推動土地交換方案,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變化令歐洲擔心戰爭終局將被美俄主導。 看點3: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已證明,沒有安全保障的停火只是下一輪戰火的序幕。如果美國缺席,歐洲是否準備好獨自承擔烏克蘭的防衛重擔?

美特使:普亭同意美國對烏克蘭提供「類北約」防禦保障

美國總統川普明天將會見烏克蘭和歐洲領袖,敲定對基輔可能的安全保障細節。他的特使魏科夫今天說,川普可能對烏克蘭提供類似北約...

雙普會後緊接川澤會 圖解美俄烏態度 三方怎麼談領土換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8月18日會見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討論俄烏戰爭,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德國總理梅爾茨等歐洲領袖將一同出席,梅爾茨說,屆時將討論領土、安全保障和後續援烏等議題。

馬克宏:將就烏克蘭安全保障詢問川普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表示,歐洲領袖將詢問美國總統川普,他對烏克蘭安全保障的支持程度。馬克宏還說,他不認為俄羅斯真的想要和平

川澤二會 歐洲領袖同赴白宮保澤挺烏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十八日會見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討論俄烏戰爭,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德國總理梅爾茨等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