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跌就等於要分散投資?投資大盤買00921還同時「兼顧避險」!
![台股示意圖。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股示意圖。記者曾學仁/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1/24/0/3137266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想投資獲利穩健的經濟體,長期來看,股市、房市都會長期上漲,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ETF已經成為顯學,因為直接投資大盤,很多人認為投資ETF可以分散風險,但這邊要強調,風散風險不代表抗跌,如果是小資族想累積資產,那麼投資ETF固然很好,只不過也要規避下跌風險。
最近有不少人滿手ETF,這跟ETF大流行以前的瘋存金融股有點類似,以前大家是滿手金融股,這兩者有何不同?其實漲跌都是與大盤高度連動,都差不多,ETF買的是整體股市,而金融股則是一直投資在市場。時間再拉到2025年,投資ETF一定要思考避險,通常大部分的人都推薦美債配置,但說實在,這幾年美債也是夠慘了,隨著美國不斷印鈔票,以美國政府為信用基礎的負債持續貶值,未來出現2022年的股債雙殺年,或許也不用太意外。
美國債務改變全球熱錢生態系
這就好比股神巴菲特在2020年說他第一次看到美股熔斷,但後續又多次出現熔斷,接下來如果股債雙殺變成常態呢?或者再來一次,你還認為債券無敵嗎?投資絕對不能蓋牌,股債配置也不能一直無腦使用,畢竟過去回測數據股債配有支撐,只是過去回測不代表將來也是如此,大家也很清楚,另外還有一個重點是過去市場熱錢也沒這麼誇張,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統計,最新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已經突破36兆美元,幫大家分別列出逐年增加的負債總額,2023年多出3兆美元,2024年前三季則多出1兆美元,這增加幅度驚人,你看了可能無感,來看看台灣的情況。
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告,台灣債務未償餘額逼近新台幣六兆元,這是整個國家欠的錢,再對照美國,2024年負債一兆美元,按照最新匯率折合台幣是33兆元,等於不到一年就借超過台灣總負債的六倍,以總欠款36兆美元來看,折合台幣是1,087兆元,這是多麼驚人的負債!台積電2024年總營收是2.89兆元,用幾何數學簡單換算等於台積電376年的營收。
說到這邊,也無怪乎過去市場規則鉅變,股債配失效,黃金、比特幣無限上漲,2020年之初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是23兆美元,2024年末則超過36兆美元,等於一個疫情過後,就增加13兆美元,這邊同步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債務變化,2007年底到2009年初的債務總額多出2兆美元,所以市場資金變得更加不可想像及預期,過去的學術理論雖然深厚且科學,但也不能固步自封,當然應該要多出不同思維。
股債配置失效後的解法?
所以投資大盤,總經風險變得更高,因為市場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第一線遇襲,在盤勢屢屢創高的情況下,說殺就殺、說漲就漲,那麼投資ETF真的保守嗎?某種層面而言,反而不是這麼絕對,因為是投資波動性更大的股市,這風險也沒在開玩笑。當然我們不否認,買下整個市場,下跌有份,上漲當然也會在第一線受惠,長期來說還是贏面大,尤其是熱錢及通膨持續爆炸,說到這裡,如果覺得股市累積資產不是很重要,那麼你就大概看到這邊即可,總之,股市長期還是會因為負債以及企業獲利而跟著成長,但我要探討股債失效之下的策略,在不賣ETF基金的情況下,除了債券之外,還能如何搭配。
首先要看的是台股產業比重,知道台股產業全貌,而不是只看市值前百大,這對於策略配置尤為關鍵。從證交所最新統整的比例來看,半導體佔整體48.45%,金融保險10.44%,電腦周邊6.35%,電子零組件5.54%,其他電子業4.96%,等於超過七成都跟半導體綁在一塊,所以投資ETF如果是選擇大盤為主,那麼半導體佔比高也是合情合理。
例如0050持有半導體產業66.62%,當然包含佔比近六成的台積電,其餘同族群包含金融保險10.98%、電腦周邊5.69%、其他電子4.82%、電子零組件3.05%,0050的電金持股可不只是七成而已,上面我幫大家匡起來,而是九成之多。不過這樣的組合也很正常,因為台積電持續上漲,其他都下殺,最後的結果就是台積電越來越強,如果元大投信沒有進行配置調整的話,那麼接下來0050整體資金重壓超過六成在台積電也很正常,所以市值型ETF並沒有按照持股最新市值比重調整,根據證交所公布的台積電占比大盤是39%,所以頂多買到四成,想提早卡位就讓他佔比到五成就好,怎麼會買到整體資金的六成?多買兩成資金在台積電,如果市場多頭當然很開心,但台積電也不可能一直創新高對吧?別忘記一件事喔,川普正打算對台積電課晶片稅,這是一個黑天鵝,因為你不知道這隻鵝什麼時候起飛。
如果要跟大盤型ETF配置,你就不能無腦找債券ETF,或者直接高股息ETF,甚至ESG為主題的ETF,因為通常這種類型的ETF持股電金成分都相當高,那麼都無法避險,甚至因為持股縮水,配息也會跟著變少,而債券的固定收益則因為基準利率下降而變少,看到殖利率變高也不用太高興,因為那代表債券不斷下殺,變成「領股息、賠價差」,除非遇到極度恐慌行情,資金才會進入債市。
說了這麼多,只是提醒過去那套已經失效,你可以思考一下,過去專業機構的鐵則是不是經常被打臉?什麼公債殖利率死亡交叉,薩姆法則失靈讓薩姆本人也不承認,RSI發明者認為這並非長期有效的指標,當然,那些都是過去,我們也不需要挑戰,因為有時候策略為了發明而發明,都是繞遠路的做白工,尤其投資沒實際賺錢、滿口空談的人,看久了你也會有感覺吧?就是不管花一天或一年去聽他講或者看文章都沒用,花費十年,你的程度也跟現在一樣,那就是無效。
除了股債配置,還要增加避險組合
這幾年大家常常看到,股債同時漲跌,連帶各種資產起伏,你會不會覺得有一件事很奇怪?明明熱錢一直變多,市場也持續在投資,到底是流到哪裡去了?其實這些錢並沒有消失,而是進入避險資產,而股市就有一些避險型態的產業族群,如果你把前面七成電金族群砍掉,稍微觀察一下,佔比排在後面的產業,自然有感,首先我先列出幾個族群例如通信網路、光電、營建、食品,包含先前我發文說過的生技股「2025盤爛看生技股還有效益嗎?藥華藥、順藥值得你關注!」,當你看到盤不好或盤整,除了看一些基本資產變動,也記得去對照這些中小型產業,注意喔我是指「產業」,而不是中小型股,因為台灣中小企業,實際上有大部分都是電金族群相關,否則也很難存活超過五年,所以我們應該配置的是非電金的中小型股,這代表公司不用靠主流產業趨勢,也能自己走出一條獲利的康莊大道,通常活久了,有賺錢了,自然有機會獲得主力青睞,你也不用整天用一筆小錢在那邊猜漲跌,又總是被主力打臉,想想看,主力跟散戶都是對做的,為什麼你進場了,大戶要幫你抬轎?大戶之所以是大戶,就是因為經常殺散戶割韭菜,如果散戶一直贏錢,那大戶就等於一直虧錢,散戶就會變成大戶了,換句話來說,你要具備大戶思維,才能贏錢及避險。
前面已經說了,台灣人有95%都有ETF,既然這是已經確定的事實,那麼避險就有其必要性,如果你願意投資個股的話,可以研究一下產業龍頭,先列出來放在下方:
通信網路:中華電(2412)
光電:大立光(3008)
營建:興富發(2542)
食品:統一(1216)
生技:藥華藥(6446)
如果以ETF基金角度來看,有一些等權重的基金可以考慮,例如兆豐台灣產業龍頭存股等權重ETF(00921)。直接看到最新的持股狀態,明顯跟其他ETF有差異吧?其他類族居然持有52.25%,這代表這些股票族群性太小,通常屬於冷門股,但產業又屬於龍頭,所以00921就到處佈局配置,另外我把產業組合的「非電金」佔比匡出來,包含前面說的大盤避險族群都納入了,而且種類更多,這些避險族群佔比整體資產超過八成,而台積電當然也是產業龍頭之一,但人家遊戲規則就是「等權重」,所以只買3%,並沒有出現像是0050的疑慮,台積電實際佔比加權指數權重四成,卻買到整體資產的六成。
全球資產結構不同,投資就不能只是無腦空手留現金!
最後整理一下思緒,這邊說的風險配置,根據筆者過往投資經驗發現,主力在拉抬市場時,總是不按牌理而出,這樣才能每次都把散戶當作韭菜割,但資金依舊會在股市之中,畢竟股房才是真正長期上漲的資產,所以無論是個股配置或ETF基金配置,這邊的重點都在防範下跌風險,甚至提早卡位主力可能進場拉抬的族群,所以不用看績效,配置這類型的資產是以大資金「無預警流竄」作為出發點,什麼時候上漲?其實也不知道,但如果大盤下跌或者風吹草動,那麼這種避險族群就有機會發揮作用,因此多頭績效的重點依舊是原本大部位,也就是大盤ETF。
你可能也會思考一件事,既然資金都在大盤或電金族群,該殺還是會殺啊,何必配置呢?但有時候進入真正的長期空頭時,這類型的族群反而會吸引主力大戶的避險資金流入,這至少可以緩衝下跌的幅度,讓你投資起來不會這麼心驚膽顫,雖然理性上投資就是要要長期在市場內(筆者也是超過十年都將所有資金放在市場內,獲得豐厚的報酬),但畢竟敢這樣的人還是少數,因此配置不同族群的股票,如果在崩盤還會上漲,至少心會比較安一點,也不會把手上大部位砍光,最後又錯失市場無預警反彈的行情。
再提一個實際案例,川普前一任期漲最多的是科技股,這大家都很清楚,但你知道漲幅第二多是什麼嗎?答案是網通族群相關,網通包含網路、資通訊、資安相關,而台灣龍頭就是中華電,所以川普帶動股市震盪中又維持多頭上漲,網通跟著避險意識而受惠上漲,似乎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再說到熱錢變多,當市場有這麼龐大的資金量及負債時,還錢或將資產贖回現金就不是首選,而是考量更具有成長性的資產或績優股,這也是為何冷門股或非電金的特定族群長期也是持續上漲的主因。
而且遇到經濟蕭條,各國政府已經吃到無限撒錢帶來的紅利,已經上癮了,你覺得崩盤走空的時間還會像過往這麼久嗎?既然ETF都無腦投資了,花一點時間來思考投資風險及配置性,也是一種腦力激盪,才不會真的無腦投資到變笨,投資人理論上,應該是越投資要越聰明才是。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分散投資不代表抗跌!投資大盤最適合避險ETF是00921?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