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支持不需台積電(2330)上限30%規則!專家:12年了盼不到更接近全市場指數的ETF

以前就寫文章介過權重上限指數(Capped index),在台灣,因為證交所後來規定任何新成立ETF的指數,個股都不能超過30%,所以那些後來成立的,台積電可能會超過30%的策略型ETF,也都有這項規則。(早期的幾支不受影響)
最近時隔12年半之後(也就是006208在2012年成立之後),台股終於要再有一支純市值加權的ETF。也就是將開始募集的「聯邦台灣精彩50」,採用的就是有權重上限30%的台灣50指數(簡單說就是把台積電變成30%,剩下的權重分給其他股票)
也因此,最近政府開始討論30%的規定是否合理,是不是應該取消之類的。
雖然我也支持不需要這樣的規則,應該讓大家各自出不同的類型,但也覺得其實權重上限指數也沒這麼糟,其實美國、歐洲、加拿大政府也都有相關規定,發行的ETF也都需要遵守。(例如在美國追蹤MSCI台灣指數的EWT,台積電就只能25%上限)
以前我也寫過我心目中的指數化投資定義,我雖然沒很喜歡權重上限指數(會造成偏離整體市場的算術平均),但還是認為可以算是指數化投資。(市場報酬可能在每個人的想法定義不同)。覺得個股不要過高的投資人選擇它也很合理。
不過難得時隔12年,結果只是再出一個台灣50指數,實在沒有亮點…不能出一個更接近全市場指數的ETF嗎?
◎本文內容已獲 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