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恐違約變壁紙?小童三點不太可能:川普狂要鮑爾「趕快降息」他比你更在乎!

嗨大家好,我是小童。
最近你應該也很常聽到什麼「美債違約」、「百年債券」或是「美國即將垮台」等等的新聞,搞得好像要世界末日一樣…但其實啊,越是恐慌、越是一面倒的時候,往往就是我特別有興趣去尋找反轉的機會。
我會告訴你為什麼我認為美債幾乎不可能違約之外,還會跟你分享我在「賣債轉股」之後,為什麼近期又重新開始加碼債券。
美債真的會違約嗎?
如果你有看我上次分享的影片,就會知道根本就99% 不可能違約。這邊指的「違約」,是「實質性違約」延遲付款的「技術性違約」不算在內。
那為什麼不太可能出現實質違約呢?
第一 美元的特殊地位
美元目前還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儲備貨幣與計價單位。如果美債、美元真的崩了,其他國家的多數產品或儲備貨幣都會連帶受影響。而美債是美國自己發行的,所以只要美國政府和聯準會還在,他們就能印鈔票來償債,根本不會沒錢。
而所謂的違約風險,往往不是因為沒錢,而是政治對立造成的結果。基本上,只要在野黨能讓執政黨的風波越大、不容易化解危機,那不就是增加自己下次勝選的機率嗎?
回頭想一想,川普或其他官員真的會希望讓美債崩潰嗎?不會嘛。過程中他還一直提醒鮑爾「趕快降息」,甚至提出其他應對政策,代表他有在思考、有在找解方。
而從歷史經驗來看,哪次債務上限問題不是最終順利落幕、都有償還?你可以說有技術性違約,但還真的沒有發生過「實質性違約」的情況。畢竟川普也不是笨蛋,有必要花四年任期時間把世界經濟搞垮、影響自己資產成長嗎?
一切只是談判策略:找到對方底線、拉長時間。久而久之,市場就會感到疲乏。
第二 全球影響太巨大
如果美元真的信用破產,等於全球金融市場大多數會因為恐慌而崩盤。這時候各國的央行、銀行、保險公司,甚至國營企業或高現金流企業,因為都持有大量美債,當美債違約,就不只是美國的事,而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
我想,應該沒有人敢讓這件事發生。
第三 美國的黃金儲備
你知道全世界持有最多黃金儲備的國家是誰嗎?沒錯,就是美國。隨著黃金價格水漲船高,美國的儲備價值也上漲。就算真的沒錢要還,至少還有黃金可以抵押。
雖然這些黃金不足以償還36兆美元的債務,但多數國家還債本來就是「分年還清」啊,就跟我們跟銀行借房貸一樣。
美國目前每年稅收大約有4兆美元,如果分10到20年慢慢還,其實還是可以還清的。更重要的是,這只是假設「真的違約」的前提下。實際上,美國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違約,例如印鈔票、調整利率、發新債還舊債等。
說到底,美國若不主動殞落,違約根本不會發生。
百年債券...怎麼辦?
可能有人會問我:欸小童,那你怎麼看「百年債券」這件事?
其實沒什麼好怕的。從歷史來看,奧地利、阿根廷、比利時等國都發行過,甚至迪士尼、可口可樂也有。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百年債券」或俗稱「睡美人債券」,因為年期長,利率敏感度高,所以價格波動大。我認為如果是在利率高檔時期發行,反而是一種能賺價差的好工具。
不過因為現在還是高利環境,所以對債務人來說,發行這類債券成本偏高。我個人認為,美國應該不會在此時發行這種債券。就算要發,也應該等到降息後,再去鎖住低利息,才是聰明的做法。
為什麼又低接債券?
很多人可能也好奇,為什麼我在「賣債轉股」之後,現在又開始在低檔回補債券?
原因很簡單:這波恐慌盤勢,更多是「急性拋售」,不是商品本質走壞。如果好的、甚至是避險的資產出現折價、且出現轉折訊號,那我當然會開始少量接回。
當然,這個債券部位目前只佔我整體投資組合非常小的比例。4/8 和 4/11 時我公開分享抄底後,目前已減碼至三成,其餘資金還是保留現金,等待觀察。至於觀察什麼?我的貼文裡都有寫,歡迎大家回去看。
別讓情緒帶著你跑
美債不太可能違約、甚至更不可能倒閉。如果你有需求,自然可以持續買進。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先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
若你想要穩定領息,那短債或公司債是很好的選擇若你要的是價差,那部分長債可能更適合你
現階段從高檔修正不少的股票市場,也值得你參考
投資市場不是非黑即白。只要做好風險控管與資金管理,就能避開許多問題。市場永遠充滿雜訊,唯有靜下心來、好好解讀,才能不被情緒左右。
◎本文內容已獲 小童 x Happy Trading Life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