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鐵驚傳男乘客車廂倒地命危 台中到站電擊搶救緊急送醫

為財作案?高雄碎屍嫌狠殺3婦 家門擺招財蟾蜍、竟不避監錄鏡頭

地震不斷!台南東山下午3時52分發生規模4.1地震 6縣市有感

高雄鷹眼小組成軍搜殺人魔軌跡 律師問:何不公布長相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頭顱未尋獲,為鞏固可能隨時間消失的監視畫面,市刑大成立40名警力的鷹眼小組,將以科學方法重塑嫌犯犯罪軌跡。記者石秀華/翻攝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頭顱未尋獲,為鞏固可能隨時間消失的監視畫面,市刑大成立40名警力的鷹眼小組,將以科學方法重塑嫌犯犯罪軌跡。記者石秀華/翻攝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兄嫂和張姓、趙林姓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頭顱未尋獲,為鞏固可能隨時間消失的監視畫面,市刑大成立40名警力的鷹眼小組,將以科學方法重塑嫌犯犯罪軌跡;有律師認為應公布張嫌面貌,較符合社會普遍大眾的認同。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兄嫂和張姓、趙林姓3名老婦並分屍,警方以3人進張嫌住處監視器時間軸推測,張嫌75歲的張黃姓兄嫂遇害時間在去年11月30日前,75歲張姓婦人為1月18日前,71歲趙林姓婦人則為2月2日。

警方專案小組目前掌握3名被害人到張嫌家中「只進不出」、騎單車疑載屍塊丟棄及丟垃圾袋的監視畫面,由於監視器日期保存有限,加上需要民間商店或住家監視器,啟動「鷹眼小組」,出動40名警力,以同心圓、暴風路徑追蹤模式沿線調閱上千支公家及民間監視器,以科學方法重溯嫌疑人犯罪軌跡。

法官退休的執業律師吳春生表示,應該公布張嫌面貌,較符合社會普遍大眾的認同,吳舉例說,在美國,日本也是在法庭上不能公開嫌犯面相及開庭情形,但可用畫素描方式替代攝影,但在法庭外還是可以公布長相。

吳春生表示,目前已既有相當的證據,可合理認定張嫌的犯行,只是欠缺作案的手法而已,另一方面,檢警為了調查案情,包括已失蹤而未查出的,憲法23條指出,依公共利益和他個人的隱私名譽比較,應以公共利益為重。

吳春生認為,一般的通緝犯,尤其是要犯不是也都公布他的面相、甚至特徵,去年底陳啓昱被發布通緝時,警方公佈他年輕時的照片還引起撻伐,「通緝犯都可,這件殺害3人的嫌犯更無值得保護的隱私及名譽。

檢警昨借訊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的嫌犯張介宗重回命案現場進行勘驗。記者石秀華/攝影
檢警昨借訊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的嫌犯張介宗重回命案現場進行勘驗。記者石秀華/攝影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頭顱未尋獲,為鞏固可能隨時間消失的監視畫面,市刑大成立40名警力的鷹眼小組,將以科學方法重塑嫌犯犯罪軌跡。記者石秀華/翻攝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頭顱未尋獲,為鞏固可能隨時間消失的監視畫面,市刑大成立40名警力的鷹眼小組,將以科學方法重塑嫌犯犯罪軌跡。記者石秀華/翻攝
高雄警方偵辦嫌犯張介宗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案,調閱沿路監視器畫面,發現張於2月3日上午8點多騎單車出門,右手拎垃圾袋徒步丟垃圾,疑內裝死者頭顱或凶器。記者石秀華/翻攝
高雄警方偵辦嫌犯張介宗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案,調閱沿路監視器畫面,發現張於2月3日上午8點多騎單車出門,右手拎垃圾袋徒步丟垃圾,疑內裝死者頭顱或凶器。記者石秀華/翻攝

分屍案

延伸閱讀

陳啓昱涉台鹽綠能掏空案再延押2月 法院:未完全坦承

拿柯文哲羈押對比陳啓昱逍遙 郝龍斌:司法公信已死

陳菊談陳啓昱、許銘春爭議稱「自己負責」 謝龍介反批:沒政治責任?

陳啓昱藏24天遭羈押…傳政商界人士、密友接濟?檢:持續追查藏匿共犯

相關新聞

擺招財蟾蜍為財殺3婦? 高雄碎屍魔竟不避監錄鏡頭

高雄老翁張介宗涉連續殺人分屍案動機,至今他拒不吐實,但見他在屋內外放招財物品,懷疑他為財作案,令辦案人員匪夷所思的是,他...

高雄分屍凶嫌真容曝光 網友繪圖專案人員曝「有9成像」

高雄72歲老翁涉嫌連續殺害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僅尋獲2名婦人屍塊,張嫌兄嫂下落不明,他仍未坦承殺人,檢警昨天借提出監後,...

看不到高雄連續分屍凶嫌長相 高雄警說話了

高雄連續殺人分屍命案,檢警至今不公布凶嫌張介宗的長相,引起民眾質疑「為何這樣保護殺人犯!」。高雄市警局高層表示,「如果檢...

高雄連環殺人案傳預算被砍蒐證受阻 警澄清無關

高雄連環殺人案3名受害婦人頭顱至今未尋獲。傳警方原有意開挖張姓嫌犯住處化糞池採證,卻因今年預算遭大砍作罷。高市刑大澄清,...

高雄分屍凶嫌長相「機密」 保護關鍵曝光:不認罪顧人權

張介宗涉連續殺害兄嫂和張姓、趙林姓3名老婦並分屍,迄今僅尋獲張姓、趙林姓婦人屍塊,張嫌兄嫂下落不明,他仍未坦承殺人,昨天...

高雄碎屍魔月有3萬收入 公園亮厚鈔裝闊…遇警稱沒錢

據瞭解,涉及高雄殺人分屍案的凶嫌張介宗曾要申請老人津貼,但他接到高雄市社會局通知,指他財產條件不符申請資格,沒通過他的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