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破分屍魔心防打心理戰測謊? 學者:可朝這點鞏固
72歲張介宗涉殺害3名老婦後分屍案至今矢口否認犯案;是否會對張進行測謊,專案小組指,從查扣凶刀證物、屍塊、監視畫面等證據,正逐步釐清張嫌犯罪脈絡,測謊目前並未考量;學者則建議,可從張的「行為軌跡」了解其生活及犯案後的習性,為突破張的心防做準備。
檢警專案小組偵辦分屍魔張介宗涉殺害3名老婦,2月10日將張從看守所提出,重回「分屍公寓」,當時凶嫌被隔離在房間、門還半掩,一待5個多小時,檢警就是試圖讓張看鑑識採蛛絲馬跡、耳聽吸塵器、拍照快門聲,感受孤立及壓力,欲以「心理戰」與他鬥智。
專案小組和分屍魔張介宗心理戰開打,由於刑事局有測謊專家,是否要對張進行測謊,進一步挖掘張在關鍵問題上是否說謊,供詞不一的更深心理層面,專案小組指,依據以往辦案經驗,測謊對象是不確定犯嫌在哪裡殺人、用何工具,但全案偵辦至今,已掌握張嫌犯案的命案現場、起出尖刀、剪刀等切割或行凶殺人工具,屍塊的DNA比對、被害人進入張家的監視器畫面時間軸、疑丟屍袋的畫面等相關具體證據,目前不需要對張測謊。
專案小組成員表示,測謊也需張嫌同意,依據張狡猾、狡辯的心態,不可能同意測謊,犯嫌也有權拒絕測謊,測謊結果也只能當作偵查參考依據,不能作為有罪證據。
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任許福生指出,從凶嫌張介宗犯案的模式及手法看來,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且張嫌連續殺害支解3名婦人的屍體,仍依舊住在屋裡,顯示其心理素質夠強。
許福生表示,專案小組或許可考量從其過往的犯罪歷程,包括成長背景、獄中行為、過去的人際互動,是否曾上網搜尋如何分屍,找出可能影響其犯罪行為的因素。
許福生建議專案小組,可利用「犯罪地理分析技術」,確認張嫌是否有長期活動的特定範圍,是否有其他可疑地點值得調查,並透過監視器影像分析,重建張嫌的行動路線,尤其是案發前後的可疑動向,以行為軌跡去鞏固張嫌犯罪事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