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日式飯糰店被砸 律師願以3.3萬出租30坪店面「搬來台北吧」

台股收19,106點下跌288點 台積電收835元下跌15元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北韓開心說謝謝!尹錫悅短暫戒嚴釀後患 軍事機密輕易送到金正恩手中

南韓國會2024年12月4日通過決議,規定尹錫悅總統宣布的戒嚴令解除後,士兵們動身離開。資料照片。路透/韓聯社
南韓國會2024年12月4日通過決議,規定尹錫悅總統宣布的戒嚴令解除後,士兵們動身離開。資料照片。路透/韓聯社

南韓總統尹錫悅經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案成立而下台,但引發整起事件的導火線、即2024年12月3日的緊急戒嚴事件,不僅導致國家分裂與國政癱瘓,同時也將軍事機密大禮送給了南韓宿敵、北韓國家領導人金正恩。

華爾街日報5日報導,南韓國會針對尹錫悅短暫頒布緊急戒嚴令進行了數周的調查聽證會,並向社會大眾進行直播,加起來成了軍方官員、國會議員和安全專家所稱的情報空前外洩。

前北韓彈道飛彈研究員、後來脫北與當選南韓國會議員的朴沖綣(Park Choong-kwon)表示,「北韓人現在正在說『謝謝』,他們派出間諜來找出像這樣的資訊」。

根據報導,尹錫悅宣布戒嚴時,南韓精銳特種部隊比照北韓入侵時的方式出動。雖然戒嚴幾個小時內取消,但已經向北韓展示了南韓最初可能如何應對入侵。隨後,南韓民眾要求對戒嚴令和軍方行動做出解釋,在野黨國會議員迅速召開公開聽證會,急於尋求答案和政治攻防壓倒了保護軍事情報的需要。

舉例來說,在一次現場直播的對話中,一名資深軍官揭露了戰爭計畫指揮和控制室的位置,國防部副部長連忙插口,「這些是重要的軍事設施,我們必須停止討論」。

另外,一名在野黨議員舉起當晚前往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情報官照片,一位指揮官舉手表示,「我很痛心看到我們長期打造的無價資產正遭到輕率曝光」。而在另一場聽證會上,一名國會議員公開了韓軍持有的國造S-BAT偵察無人機數量,並披露S-BAT被認為不適合作戰。

梨花女子大學北韓研究教授朴元坤說,「這些訊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收集,並且需要交叉核對。然而,這些情報毫不費力地送到了北韓手中」。

南韓軍方當時的部署也暴露了一些內情,如當晚乘直升機抵達國會的「第707特殊任務團」主要負責反恐和海外任務,但戰時也會執行針對北韓領導階層等機密任務。朴元坤就指出,北韓會很驚訝看到突擊步槍和高級4眼夜視鏡這類裝備廣泛供應給南韓特種部隊。

此外,部署到國會的韓軍似乎態度謹慎,包括一名士兵被目擊向出面對峙的市民道歉。朴沖綣表示,北韓可能已經蒐集到韓軍士兵在混亂中表現出猶豫不決。

華爾街日報指出,平壤可以從這些洩露的資訊取得真正的優勢,等於金正恩坐在平壤就能得知南韓情報特工的身份、間諜無人機無法運作的狀態,甚至是戰爭計畫行動室的準確位置,直至建築物的具體樓層。

峨山政策研究院軍事專家梁旭表示,金正恩政權擁有自己的南韓設施和設備相關情報,駭入南韓國家機構及其他間諜活動也一直是北韓為了與南韓發生軍事衝突所做長期準備的重要部分,但「北韓懷疑某事與南韓證實某事之間有著明顯區別」。

北韓 南韓 南韓戒嚴 尹錫悅

延伸閱讀

讚金正恩聰明人 川普:我們有溝通且關係良好

核戰爆發可能性大幅提升! 貴金屬專家曝黃金「增值可能」

金正恩監督巡弋飛彈試射 下令充分做好核武戰備

紀念金正日冥誕 金正恩4年來首次謁陵

相關新聞

南韓史上第2例!彈劾案成立 尹錫悅下台

南韓憲法法院(憲院)四日上午由現任八位法官一致同意,裁定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成立,成為南韓史上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尹錫悅...

南韓在野黨魁李在明態度大轉彎 淡化親中形象

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在二○二二年總統大選落敗,預料將參加接下來的提前改選。儘管南韓及美國國內均有質疑他親中、親朝(北韓)...

尹錫悅遭罷黜後…南韓會議長倡修憲限縮總統權力 大選日同步公投

南韓總統尹錫悅因宣布戒嚴遭到罷黜後,國會議長禹元植今天提議修憲限縮總統權力,表示民意支持這麼做。他並提議在即將舉行的總統...

尹錫悅最快下周搬離官邸 7成民眾認為應保持低調

南韓憲法法院4日宣布採納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尹錫悅立即被免職;韓媒報導,尹錫悅目前仍住在總統官邸,最快下週搬離。最新民調...

劃清界線!北韓隔日才報尹錫悅遭罷免 韓媒分析:避免影響金正恩權威

北韓官媒今天引述外媒報導南韓前總統尹錫悅4日遭罷免消息,但未特別置評。媒體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北韓將南韓視為「敵對國家」,...

北韓正在說謝謝!尹錫悅短暫戒嚴後患 軍事機密平白送到了金正恩手中

南韓總統尹錫悅經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案成立而下台,但引發整起事件的導火線、即2024年12月3日的緊急戒嚴事件,不僅導致國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