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貿易會談開始! 陸國務院副總理赴瑞士與美財長談判

白沙屯媽突轉進鎮公所決定過夜 通霄鎮長、廟方人員全傻眼

教宗之路早註定 一文看懂良十四世的社會政治觀

新教宗良十四世。路透
新教宗良十四世。路透

美國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昨天被推選為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名號為良十四世。他的家人透露,小時候就有鄰居看好他有朝一日將成為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也將延續前任教宗路線,關懷移民與貧民等議題。

現年69歲的普瑞弗斯特出生於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在家中3兄弟裡年紀最小。他的哥哥約翰.普瑞弗斯特(John Prevost)昨天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透露,弟弟從小就想當神父,小時候經常「扮神父」,「燙衣板就是他的祭壇」。

約翰.普瑞弗斯特還記得,弟弟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鄰居曾說,弟弟將成為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如今隨著新教宗人選出爐,果然成真。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擔任第267任教宗的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曾在秘魯最貧困的地區工作長達20年,被視為與前任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風格接近。方濟各以關懷社會邊緣族群聞名,被譽為「人民的教宗」。

報導指出,良十四世已釋出訊號,將延續前任教宗路線,挑戰傳統規範、擁抱移民與貧民等。

去年10月,時任樞機主教的他在一場訪談中表示,「主教不應該是坐在自己王國裡的小王子,而是被召喚要態度謙卑,貼近所服侍的人民,與他們同行、一同受苦,並尋找能在人群中更好地活出福音的方式」。

以下為華郵整理有關新教宗的社會、政治觀。

●特別關心移民

路透社報導,秘魯一個天主教團體成員安赫萊斯(Jesus Leon Angeles)表示,新教宗向來特別關心秘魯的委內瑞拉移民,並形容「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前任教宗方濟各同樣非常關心移民,並為他們的權利發聲。

●積極提倡應對氣候危機

擔任樞機主教期間,普瑞弗斯特曾呼籲社會採取實際行動應對氣候危機,根據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News),他曾提倡與環境建立「互惠的關係」。方濟各也致力於應對氣候危機,包括大量撰寫有關氣候變遷的文章、主辦環境峰會,會晤氣候行動倡議人士等。

●LGBTQ+議題立場可能與方濟各不同

方濟各任內積極接觸LGBTQ+群體。不過,根據「阿靈頓天主教先驅報」(Arlington Catholic Herald)報導,良十四世在2012年曾對主教們表示,媒體針對現代家庭的描繪對天主教教會帶來重大挑戰,「例如,電視節目及電影中對同性伴侶及其收養子女所組成的另類家庭,呈現得如此和善、充滿同情」。

另有媒體報導指出,2016年良十四世曾反對秘魯學校教授性別教育課程。

●曾在美國初選投票

根據選民登記紀錄,身為芝加哥本地人,良十四世在2012年、2014年及2016年的伊利諾州共和黨初選都有投票。他也有在大選投票,最近一次是去年11月透過不在籍投票投下選票。

伊利諾州沒有政黨登記制度,選民可選擇在哪一個政黨的初選投票。

教宗 梵蒂岡 良十四世

延伸閱讀

梵蒂岡選出美籍新教宗

新教宗「良14世」首位美籍教宗 川普:我國莫大榮耀

良14世出生芝加哥 秘魯奉獻20年 教廷封「拉丁洋基人」

天主教新教宗良十四世當選 大陸「一會一團」致賀電

相關新聞

首位美籍教宗「良14世」深受方濟各尊敬 從這10件事認識新教宗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的煙囪8日下午冒出白煙,樞機主教們在樞密會議(Conclave)的第二天...

新教宗名號Leo翻譯為「良」而非「李奧」 專家曝1原因

美國籍樞機主教普雷沃斯特當選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名號「良14世」。專家表示,由於天主教中譯早年大多在澳門,依葡式譯法為「...

不一樣的美國人?14億教徒樂迎新教宗良14世

華盛頓郵報9日報導,全球14億天主教信徒似乎普遍接受新任教宗良14世(Pope Leo XIV),許多人認為他是「不一樣...

紐約樞機主教:美籍新教宗是世界公民 來歷是次要

美國紐約州樞機主教杜蘭今天說,美籍新任教宗良十四世(LeoXIV)是「世界公民」,比起他現在身為教宗和普世教會領袖所代表...

教宗之路早註定 一文看懂良十四世的社會政治觀

美國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昨天被推選為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名號為良十四世。他的家人透露,小時...

教宗良14世主持首次彌撒:希望幫助教會成為燈塔

英國天空新聞報導,新任教宗良十四世(Leo XIV)在梵蒂岡時間9日上午在西斯汀教堂主持首次彌撒,並表示自己希望能幫助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