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巴氏量表/張鴻仁:鬆綁方向正確 回歸市場機制
滿八十歲或七十至七十九歲二期癌症病人,將可免巴氏量表即可聘用外籍看護。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日本早已放棄外籍看護聘用限制與人數管制政策,但我國勞動部仍以「管制」觀念出發,限制進入台灣的外看人數,政府應以民眾需求出發,有多少需求,就開放多少外看來台,讓市場決定照護人力供需,而非由政府力量介入管制。
雖然放寬巴氏量表政策引來不少勞團及醫界質疑,但學界及醫界也有支持聲浪。
「巴氏量表的開立責任不該讓醫師來扛。」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療副院長賴志冠說,部分家屬為了取得巴氏量表,拜託醫師高抬貴手,如不順其意,還可能產生衝突。新制通過後,可免去爭執及弊端,滿足有照顧需求的病家。
雙和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家屬推著病人進入診間,接受巴氏量表評估,期望順利聘用外籍看護,但病患失能狀況未達標準,家人哭成一團,甚至下跪要求,門診常出現類似情景,如今政府免除巴氏量表評估,臨床醫師「樂觀其成」。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持同樣意見,他說,「這項政策利多於弊」,申請外籍看護屬於自由市場,政府不宜過度介入,台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以家庭為主的照顧已轉為尋求外界專業照顧,八十歲免評巴氏量表措施可幫助不少家庭。
甄瑞興指出,政策放寬後,節省了許多繁瑣的行政流程,不用再受限於巴氏量表總分,台灣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有照護需求的家庭免去因申請巴氏量表奔波,也減少醫師與家屬的糾紛。
張鴻仁表示,現行巴士量表評估嚴格,這讓許多長輩因無人照顧,跌倒、失能後,才符合巴氏量表聘用外看資格,完全違背「預防重於治療」概念,「怎會有一項政策,不讓健康人聘用外看,等到跌倒才可聘用?」
部分民團擔心,新制上路後,恐讓重度身障患者無法獲得外看照顧。對此,張鴻仁表示,鬆綁巴氏量表是正確方向,出現排擠現象係因源頭照護人力的管制,只要政府不再限制外看人數,就不會出現排擠問題,各界應該正向看待巴氏量表新政。何況並非每位長者都會選擇由外看照顧,有些人不喜歡家裡有外人,有些人想住在安養機構,一切應回歸市場機制。
▪北院更裁 柯文哲改7000萬元交保 須電子腳鐐監控
▪ 柯文哲為何還是交保理由?「橘子」未到案不是羈押理由
▪ 交保金排行榜/柯文哲7千萬躍政界第一 他繳逾16億史無前例
▪ 應曉薇羈押庭聚焦「第2本護照」 自爆與王尊侃關係
▪ 專題/從名醫市長到涉貪起訴 柯文哲10年政治之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