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正規軍猶豫、側翼頻翻車 綠估大罷免恐成精準「手術刀戰」

綠營發起大罷免國民黨立委,將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民進黨人士表示,經過第一階段連署戰,已成功讓大罷免列車啟動,但當前社會氛圍仍不足以支撐過多的罷免戰場,加上側翼、領銜人頻翻車,多少造成衝擊。評估未來將往雷聲大雨點小方向發展,從全面大罷免轉變為如同手術刀般的精準鎖定罷免。
一位民進黨立委指出,大罷免列車已經啟動是個明確事實,他雖然對此戰略仍有疑義,但現在已無「不上車」選項,勢必只能跟著往前衝;接下來就是評估,個別選區罷免成功、補選逆轉的勝率問題。
該綠委說,就他所知,不少身在藍大於綠選區的綠營議員民代,都明白要罷免成功幾乎不可能,並沒有拿出資源相挺,美其名是「民進黨要站在第二線,不能主導公民自發性行動」,實際上就是將資源保留到2026年地方選舉戰場,做更有效運用;換言之,他同意全面大罷免並不切實際的看法。
綠營人士表示,民進黨民代們「綠營正規軍」各有各的想法,大罷免要走得下去,關鍵是側翼、親綠公民團體能激起多大的社會共鳴;但近日包括史書華、曹興誠等罷免領銜人,都陷入爭議、醜聞事件,相當程度削弱了大罷免正當性,當前社會對大罷免共鳴程度,不用類比到太陽花學運,可能連青鳥行動時的號召力都還沒達到,第二階段連署門檻更高,只會更艱辛。
該人士指出,有鑒於全面大罷免已不切實際,罷免團體已有初步沙盤推演,擬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後,口號仍不變,一樣喊出要全面大罷免,衝高連署數量;但實際戰場勢必收斂,轉為精準打擊,訴求是就算雷聲大雨點小,精準落下的手術刀仍對國民黨立委造成強大壓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