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學者:大罷免正當性不足 「驚悚言論釀反作用」

首波罷免投票倒數,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近期陸續登場,但罷免團體卻不時發生失言等狀況,頻遭藍營反擊是「大造謠」。
有學者認為,越到投票前,失言或刻意帶風向,反作用力就會更大,甚至可能引起「受害者症候群」。另一名學者則說,這波無差別大罷免本就正當性不足,當罷免團體要羅織理由,難免會出狀況。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表示,投票前十天越少出錯、勝率越高,而越到投票前這種失言,或是用驚悚與沒有依據的言論帶風向,反作用力就會更大,不僅對方基本盤可能會因此鞏固,也可能會讓中間選民看不下去,反感越明顯、越會去投下不同意票。
鈕則勳說,這可能會刺激對方基本盤鞏固、中間選民投下不同意票,再來是有可能會引起「受害者症候群」。以國民黨立委葉元之為例,日前在街頭被一名女性「青鳥」吐口水到葉的嘴巴裡,已經超乎比例原則,反而可以讓藍營形塑哀兵策略,大家就會開始轉而同情他。
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廖達琪則認為,這波無差別大罷免本來就是正當性不足,以往要罷免民意代表要舉證有失職,但這次每一位藍委都被無差別列入,當罷免團體要羅織一些理由,就難免會有些出狀況。以葉元之為例,罷方想要上網找葉很常上電視節目作為突破點,卻找錯資料;反觀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洪孟楷就沒有類似的切入點可以操作,無法舉證與職務有關的理由,就是把「紅帽子」扣好扣滿。
👉726大罷免決戰
▪ 專題/你的選區要投票嗎?看726罷免投票完整25選區名單
▪ 專題/25選區大罷免 罷免通過要符合這些條件
▪ 圖表/韓國瑜、黃捷、謝國樑…近5年罷免案一覽 這些人被拉下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