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營赴監院陳情彈劾 蔣萬安挨批「帶頭違法」霸氣回7個字

川普突襲參與!日美磋商「震撼教育」 日媒揭內幕:談判節奏全被掌握

川普為何針對中國?不單純是報復 終極目標是這件事

美國總統川普9日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發表談話。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9日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發表談話。路透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9日無預警喊卡大規模對等關稅,不再和全世界對著幹,轉而回到初次競選以來熟悉的抗中主場,加碼對中關稅至125%。然而,這次大動作不單純是對中國報復,更企圖實現其第一任內的未竟之志:顛覆以中國為世界工廠核心的既有全球貿易體系,同時打破「貿易越多越好」的長期主流信念。

BBC解釋,要理解川普對於現行貿易秩序的思路,必須回到川普從政前、遑論入主白宮之前。

時間回到2012年,全球幾乎一致認為擴大與中國貿易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中國提供廉價商品、讓中國工人進入全球供應鏈,以及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同時,中國讓跨國企業從中國新興中產階級身上賺得盆滿缽滿。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就超越美國,成為勞斯萊斯、通用與福斯等品牌的最大市場。

在這個背景下,當時普遍理論認為,中國會隨著越來越富有,開始要求政治改革,並且推動從出口導向轉型為消費型社會。

BBC指出,但是這兩個願景都並未如預期實現。首先,中共反而加大掌權力道;其次,中國內需成長速度不夠快,不僅仍依賴出口,還計畫進一步擴大全球主導地位。

201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規畫並發表《中國製造2025》,目標在多個關鍵製造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包括航太、造船以及電動車產業。

一年後,幾乎沒人看好的政治素人川普宣布角逐白宮大位,他在2016年競選時主張,中國崛起掏空了美國經濟,導致鐵鏽帶衰敗,美國藍領工人失去生計與尊嚴。第一任正式就任後首度對中開打貿易戰,打破長期親中的貿易共識,拜登繼任也延續多數關稅措施。

儘管這些制裁讓中國倍感壓力,卻無法撼動其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如今,中國已主導全球電動車與電池產能,逐步實現當年的政策藍圖。

BBC分析,接下來的發展取決於兩個問題:首先,中國是否會接下談判邀請?其次,即便最終接受,北京是否願意做出美方期待的重大讓步,其中包括徹底改革出口導向模式?

BBC強調,現在已經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對於任何有關北京反應的揣測都要謹慎,因為中國的出口依賴與保護市場模式,已與其民族復興與一黨體制緊密相連,加上對資訊與市場的高度管控,北京短期內恐難向美方開放科技與商業空間。

但還有第三個問題是對於美國的:美國是否仍相信自由貿易?

川普常暗示,關稅不只是手段,更是目標本身。他主張,保護關稅對美國有益,能刺激國內投資、促使美企將海外供應鏈遷回美國,並提高政府稅收。

而如果北京認為,美國的關稅目的是這些,根本不在乎談判成果,那麼中國可能會判斷根本無需談判。

與其推動經濟合作,美中兩大強權如今可能正走向一場「贏家全拿」的經濟霸權爭奪戰。如果真是如此,這將不只是舊有全球共識的全面崩解,也可能揭開一個截然不同、充滿不確定與風險的新時代。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川普125%重磅關稅逼中國讓步,危機還在後頭?

川普對等關稅急轉彎 楊金龍:我認為他也緊張了

川普一開金口股市坐大怒神!00725B年化配息7.27%…每月穩配息、加薪5000元不是夢

柯建銘先知預測川普關稅? 許宇甄酸:當特使赴美談判

相關新聞

指大陸曾多次聯繫 川普:最快4周內完成對各國貿易談判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總統川普17日說,中國大陸的高層官員已經多次與美方聯繫;川普估計,美國與各國的關稅談判可能在3至...

路透:川普下令調查關鍵礦產進口 凸顯美依賴中國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調查對所有美國進口關鍵礦產徵收新關稅的可能性,路透社指出,這項命令使得美國過度依賴中國等國家提供加工後關...

美中貿易火拚卻離不開MIT? 紐時:兩國難擺脫對台灣晶片依賴

紐約時報16日報導,儘管美中兩國貿易關係持續緊張、互徵關稅措施不斷升級,雙方卻面臨一項無法迴避的共同挑戰:對台灣半導體的...

不只145%!白宮最新聲明:對中國關稅增至245%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白宮最新聲明指出,由於中國採取報復行動,對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關稅已由現在的145%提高至245%。

川普關稅重擊!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每年恐損失逾10億美元

路透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消息獨家報導,根據上周在華府與官員和議員討論的行業計算結果,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的新一波關稅措施,可...

繼半導體和藥品後!川普再啟動關鍵礦產調查 加關稅箭在弦上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5日簽署行政命令,指示針對關鍵礦產加徵關稅啟動調查,以確保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韌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