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中戰術「支離破碎」恐陷孤軍 杜如松:應攜手台灣等盟友抗中

美國總統川普原本試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建立合作關係,處理雙方在貿易、台灣與科技等議題上的分歧,但如今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不僅擠壓談判空間,也暴露川普政府在對中戰略上的混亂與孤立。
紐約時報14日報導,川普上任之初曾多次表示,願與習近平合作處理兩國間分歧,包括貿易、台灣議題、芬太尼走私及TikTok等國安議題,並期盼逐步在人工智慧與核武等領域建立對話機制。
但隨著川普政府選擇全面升高與中國的貿易衝突,雙方關係大幅倒退嚕,對話空間逐漸縮小。白宮官員透露,川普此番強硬舉措,未與盟友充分協調,恐使美國在對中談判中陷入孤立。
根據多名不具名官員透露,白宮內部對於如何應對北京出現嚴重分歧。貿易戰幾乎是在未有完整戰略前便倉促啟動,各方尚未就優先議題達成共識,導致整體對中政策顯得策略混亂。有官員主張關稅是為迫使中國就範,亦有人堅稱美方目的是推動經濟自主化,即便最終導致與中國64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斷裂也在所不惜。
美國對中政策專家、現任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杜如松(Rush Doshi)直言:「川普政府並沒有一個完整的中國戰略,只有一連串支離破碎的戰術。」他呼籲川普應與日本、南韓、印度、台灣及歐盟等盟友達成共識,共同對抗中國經貿行徑,並藉此吸引外資投入美國產業、深化安全合作。
川普日前宣稱,關稅效果顯著,未來還可能對晶片、藥品等進口商品加徵新稅。他強調:「關稅越高,他們(企業)越快回來(美國投資)。」
北京方面則採取「有限升高」策略,對美國加徵關稅逐一反制,並宣布限制稀土礦物及磁鐵出口,這些原料廣泛應用於汽車、半導體與軍工產業。分析認為,中方此舉顯示其早有準備,亦藉此提醒美國,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仍掌握籌碼。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警告,當前局勢恐成為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最嚴重危機之一,「中國無疑是全球貿易秩序的主要破壞者,但我們也需重啟高層對話,以避免雙邊經濟徹底脫鉤。」
然而,雙方皆不願率先釋出和解姿態,擔心顯得「示弱」。川普雖多次聲稱與習近平「關係良好」,卻未事先通知對方新一波關稅措施。習近平方面則至今未加入美方所稱的「願意談判」的75國行列。
儘管如此,雙邊仍保留溝通管道。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期在華府與美方老友接觸,被視為試圖降溫衝突的舉措。崔天凱雖已退休,卻與中美高層均有深厚聯繫,為雙邊溝通的非正式橋樑。
回顧過往,歷屆美國政府也曾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擬定對中政策。尼克森與季辛吉當年歷時數年布局,最終促成與「紅色中國」建交。柯林頓雖曾批評中國「北京屠夫」,最後仍助其加入世貿組織。小布希則於911事件後積極爭取中國參與反恐戰爭。拜登政府在疫情之後逐步轉向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
報導指出,川普當前面臨的挑戰尤為棘手。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對抗,可能重創與中國這個深度交織的經貿夥伴的關係。最終,川普勢必得做出抉擇——是繼續「痛苦的婚姻」,還是選擇「突如其來的離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