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如何影響AI?吳恩達分析「不只晶片供應」:所有層面都波及!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ChatGPT如何受影響?人工智慧大師吳恩達日前發長文解析,AI產業的許多層面看似在數位虛擬世界,其實都會受到硬體成本波動明顯影響。他甚至預言,美國蓋資料中心的速度有可能因此拖慢,助長模型商去其他國家地區蓋資料中心,尤其是電價低的國家。中國AI是否又可趁此機會意外超車?
由程式碼、演算法構成的人工智慧,運作雖看似虛擬,實則高度仰賴物理世界。
以吳恩達提出的「AI堆疊」(AI stack)來看,從最底層的半導體與晶片、中層的雲端基礎建設,再到上一層的基礎模型,以及統籌應用層,還有最頂層的應用服務,每個環節,或者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關稅影響。
關稅沒碰到應用和模型,但背後推論和訓練都有關
上週五(04/11,美國時間,下同)白宮宣布,將豁免中國製造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半導體的關稅,但週日(04/13)川普又表示,要直到下週才會宣布如何向晶片製造商課徵稅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說,未來仍會向智慧型手機和電子產品課稅。
就算川普給與中國以外的各國90天暫緩期,僅課徵10%關稅,科技業受影響的前景仍不明朗。
雖然人工智慧主要在數位世界裡運作,例如電商網站的推薦系統、銀行的盜刷驗證模型,但若硬體匱乏或者價格上漲,還是會受到影響。
以現在最受歡迎的消費者服務ChatGPT為例,單就應用來說,川普的關稅不會影響到消費者付費訂閱ChatGPT Plus,其餘服務如Claude、Gemini受的衝擊也有限,應用背後的模型,無論開源、閉源,直接影響也有限。
吳恩達在他定期寄出的電子信中表示,「新關稅主要針對實體進口商品,而非數位商品與服務,包括AI研究成果與軟體這類的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他強調IP難以課稅,又能夠過網路跨境傳輸,不像實體商品的流通一樣容易受限。
不過,應用仰賴模型驅動,而模型又需要花費大量算力訓練,訓練好之後經過部署,使用時也需要推論,因此回頭看AI堆疊下方的基礎建設和晶片層,關稅對AI還是有影響。
若按照原先豁免半導體關稅的劇本走,先撇開晶片層,改為關注基礎建設層,對雲端巨頭如Google、AWS、微軟和Oracle等供應商來說,興建和營運資料中心的成本會提升。
以建置資料中心來說,《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向《TIME》表示,資料中心裡面的AI伺服器和冷卻系統等設備,多半來自進口,短期內會受到加稅影響,他認為關稅將影響AI競賽中美國的位置。「即便在目前的條件下,要在美國建出所需的資料中心容量就已經很困難了。現在,建設成本將大幅提高。」
華府智庫卡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科技政策研究員密托史塔(Matthew Mittelsteadt)補充,不只是伺服器而已,興建資料中心所需的原料如鋼鐵、鋁等也都需要進口,從美國在地採購費用高昂,「AI的未來正在被課稅。」
再以營運資料中心來看,吳恩達擔心美國供電能力下降,因為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以及其他電力基礎設施都會受到影響;此外,對消費性電子產品如筆電、手機課稅,可能削減學習和應用AI的步伐。
對美國來說,建設資料中心成本提升並非好事。吳恩達預期,「這波關稅反而會促使資料中心在全球多地興建,為世界各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非營利組織Civic AI Security Program也表示,隨著成本增加,可能促使企業在海外建造資料中心。「資料中心本來就傾向落腳在電價較低的地區,而關稅可能成為推動其海外布局的又一個誘因。」
若經濟局勢不穩,採購轉疲、應用減緩
當基礎建設成本上升,可能迫使雲端服務商提高價格,也可能拖慢先進AI模型研發週期,也影響到部署速度。
企業Agent(AI代理)平台Aisera創辦人暨執行長蘇達卡(Muddu Sudhakar)就評論道,「若資料中心建設成本上升,那麼AI的使用成本也很可能隨之上漲,他們(雲端廠商)勢必得轉嫁成本。」
此外,目前緊鑼密鼓發展AI的幾間科技巨擘,業務都可能受到關稅間接衝擊。
舉例來說,《The Information》就觀察到,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平台上,因為有大量買家向包含中國在內的海外供應商進貨,當川普實施關稅政策後,部分亞馬遜賣家已經開始提高售價,可能影響亞馬遜營收。
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在上週舉辦的Google雲端年度大會中表示,預計本年度資本支出將達到750億美元,投資在伺服器和資料中心之上。Google YouTube直播
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在上週舉辦的Google雲端年度大會中表示,預計本年度資本支出將達到750億美元,投資在伺服器和資料中心之上。Google YouTube直播
對Google、Meta和亞馬遜來說,從過往歷史來看,當市場走衰後,企業就會減少數位廣告投放,不管是搜尋、社群媒體還是電商,都會影響其收入,壓縮研發AI的可用資金。
還有一項間接風險,是採購端需求保守,導致開發AI應用的新創與大廠們遇上壓力。不管是企業採購AI生產力工具,還是直接推廣AI應用,當經濟局勢不確定增高,甚至宏觀經濟下行,企業很可能勒緊褲帶降低採購支出,回頭衝擊AI公司。
從硬體到軟體,從訓練到推論,人工智慧領域,無法自關稅戰中獨善其身。
(本文出自2025.04.14《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