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家選邊站」 陸學者:台灣主政者在美中博弈間 犯了2個戰略錯誤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各國/區都在觀望或是選擇與美國協商,民進黨政府則喊出「脫中入北」。對此,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對本報表示,從國際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台灣犯了兩個錯誤:一是選邊站,二是選擇挑戰身邊強大力量的中國大陸。
宋魯鄭稱,就他觀察,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地區是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包括日韓、菲律賓、歐盟都不選邊,他們都在觀望中美之間的鬥爭,且盡可能從中謀取最大利益;此外,從俄烏衝突例子來看,烏克蘭也錯在挑戰身旁強大力量俄羅斯,但盟友遠在天邊。台灣主政者犯了前述兩步錯誤,宋魯鄭說,導致的代價之一就是川普對台灣予取予求。
宋魯鄭指出,兩岸是統是獨,關鍵要看力量對比,一是美中力量對比,川普現在做法只會把中美經濟實力大幅縮小,代表力量正往中國傾斜;二是看兩岸力量對比,從台積電赴美投資例子,加上美國對台灣揚言課32%關稅,美國其實是對台灣施行「窮台策略」,這也讓力量向中國傾斜。也因此從力量定律來看,目前情勢正在往統的一端傾斜。不過,後續還得看川普、賴清德政府要怎麼做。
提及台灣在川普眼中的角色,宋魯鄭分析,從他一段時間以來觀察,川普是以經濟角度來看所有問題,所以兩岸統獨對他而言依然是經濟問題,因為估計川普制約大陸手段還是關稅。他強調,如果美國想保護台灣、控制台灣的時候,中美共識更重要,但如果像川普現在的狀態,對台灣無所謂,那兩岸決策層的共識便很重要。
目前歐盟的態度在中美之間扮演關鍵變量,宋魯鄭分析,目前美國對歐洲利益損害大,分別從經濟、安全與價值觀三方面衝擊歐洲利益,比如加徵關稅、烏克蘭問題與干預德國選舉等。相對的,歐盟對中國的利益關係就是關稅問題。這也迫使歐洲不會選擇站在美國一邊,難以避免往中方傾斜,但仍在利用中美打關稅戰的時機跟中方提出一些籌碼,估計歐盟也會要求中國市場開放。
宋魯鄭說,從中方角度來看,中美博弈戰略需要歐洲,希望能拉住歐洲。他提醒要注意今年是中歐建交五十周年,以往是雙方輪流開峰會,原本今年要在歐盟的布魯賽爾開會,想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但中方以不合慣例拒絕,最後歐盟讓步改在北京舉行,打破以往慣例,這是很罕見的事情。他預計峰會中歐雙方會達成妥協,中方會妥協,歐方也會讓步,「大陸會更積極一些」他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