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滿月 美中關稅談判陷膽小鬼博弈均不願先讓步

美中之間陷入關稅談判僵局,彼此都不願成為先讓步的一方。隨著「解放日」已屆滿1個月,專家學者逐漸將這場川普與習近平間的較量比喻為「膽小鬼博弈(game of chicken)」,試圖在不失面子的情況下,尋求互利結果。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於白宮玫瑰園簽署行政命令,宣示對等關稅政策,並將當天宣布為「解放日」。過去1個月,許多國家積極與美方談判,試圖在寬限期內解決關稅問題,中國卻始終以強硬態度回應,並同步對美加徵關稅。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過去1個月美中之間不斷出現互相試探與否認會談的說法,皆不願意主動在公開場合提出對話要求。專家學者觀察,「對等關稅」議題已經成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膽小鬼博弈」,雙方試圖在不失面子的情況下尋求讓貿易戰降級的「互利結果」。
因此,目前的問題不在於雙方是否進行會談,而是會談會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條件下發生,以及由誰主動提出。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莊嘉穎指出,雙方應該會「來來回回」,因為華盛頓與北京都不希望被看成先讓步的一方,「但整體而言,貿易戰降溫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因此雙方有共同的動機」。
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學者宋文笛表示,先承認自己啟動關稅談判的領導人可能被視為在談判中妥協,「就像兩輛賽車迎面而來,看誰先轉彎就被視為較弱的一方。而這一刻,雙方都不想顯得軟弱。誰顯現更絕望,誰就在談判中喪失籌碼」。
此外,莊嘉穎認為,這對於川普與習近平而言都還有另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對內交出一份勝利的成績單」。
無論是川普或習近平,在各自國內都面臨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宋文笛分析,雙方都明白這不再是「贏者全拿的局面」,川普知道不可能完全達到目標,所以正在尋找讓中國適度讓步、但又足以對內證明自己勝利的平衡點;對習近平則是一場「雙層博弈」,因為中國必須應對中美雙邊談判,同時在國內又要保持足夠的面子,讓中國領導層能繼續維持東升西降的敘事。
但即便啟動談判也不代表中美關係將會穩定,因為在這一輪貿易戰之前,雙邊關係就已顛簸不定。莊嘉穎認為,雙方的姿態顯示談判仍未達到共同尋求出路的階段,「或許都希望對方率先讓步,因此將繼續僵持下去,看誰先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