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新戰場?川普擬課100%電影關稅 BBC曝全球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計畫對在海外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消息一出,震撼整個影視圈,川普其後補充,將與好萊塢高層磋商,了解業界對該提案的反應。BBC報導,這對美國電影業和包括英國在內的全球影視圈有何影響?
川普4日在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表示,美國電影產業正迅速走向滅亡,其他國家正提供各種誘因吸引我們的電影製作人員和電影公司從美國出走。為此,已授權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立刻啟動程序,對所有在外國製作的進口電影課徵100%關稅。
好萊塢真的「正在消亡」嗎?
川普宣布關稅措施時強調「好萊塢正在滅亡」。事實上,美國電影業近年確實面臨不少挑戰。新冠疫情期間,拍攝工作全面停擺,其後遺症延續至今。2024年第2季,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投資額降至113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20%。此外,2023年的演員與編劇大罷工亦重創產業復甦,2024年初的野火災情更雪上加霜。
加上串流平台與YouTube等新興媒體興起,觀眾習慣快速轉變,即便票房在2025年略見回升,截至目前國內收入較2024年同期成長15.8%,但整體環境仍極具壓力。
川普的關稅措施細節仍不明
川普表示,他希望「立即啟動對所有來自外國的電影課徵100%關稅的程序,讓電影再次在美國製作!」但他未明確說明是否也涵蓋美國公司在海外拍攝的作品。近期多部好萊塢大片如《死侍與金鋼狼》、《魔法壞女巫》與《神鬼戰士2》等,皆在美國以外地區拍攝,像《不可能的任務》等系列作品更長期仰賴海外場景。
目前尚不清楚此舉是否具有追溯力。川普補充指出,其他國家「竊取美國的電影製作能力」,可能意指對象僅限於非美製片。不過,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則回應BBC稱:「針對外國電影關稅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我們正評估所有可能性。」
他國提供誘因,美國內部也有競爭
包括紐西蘭、澳洲與英國在內的多國長年提供稅收優惠吸引拍攝團隊,川普也表態將正面迎戰。但選擇在國外拍攝的原因不限於稅務,獨特地景與文化背景亦常是關鍵,舉例來說,湯姆克魯斯於《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中攀登杜拜哈里發塔即為經典場景。
此外,競爭不僅來自海外,美國國內如喬治亞州、伊利諾州與肯塔基州也以優惠條件爭取製片離開加州。加州州長紐森正推動擴大影視稅收抵免方案至每年7.5億美元。對於川普此番言論,紐森雖未正面回應,但其資深顧問表示,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川普無權以該法課徵關稅,因為該法中並未列明關稅作為可採措施之一。
如何實施?未解的疑問仍多
現階段實施方式仍舊模糊。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數位產品關稅的暫停協議延長至2026年,電影是否屬於數位產品仍需釐清。此外,關稅是以票房、製作成本、還是其他標準計算?串流平台上的內容是否適用?後期製作是否列入?這些皆未有明確說明。
Vue娛樂執行長理查茲(Tim Richards)向BBC表示:「到底什麼才算是『美國電影』?是資金來源、劇本、導演、演員,還是拍攝地點?這問題並不簡單。」
衝擊全球產業 英、澳、紐皆表關切
若徵收100%關稅,將大幅增加海外製片銷往美國的成本。英國國會文化、媒體與體育委員會主席迪奈納奇(Caroline Dinenage)指出:「我們先前才警告不要對英國『歐洲好萊塢』的地位自滿,川普的發言讓這項警告成為現實。」她強調,美國在英國投資影視產業回報良好,應納入當前的貿易談判。
英國影視工會Bectu表示,此措施可能對剛從疫情與製作低潮中復甦的業界造成毀滅性打擊,影響數萬名自由工作者。
英國製片公司Goldfinch執行長貝爾(Kirsty Bell)則指出,《芭比》這類票房大片雖由美國華納兄弟發行,實際上幾乎全在英國拍攝,若不再在英國拍片,將導致大批從業者失業。
澳洲內政部長柏克(Tony Burke)與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皆強調將全力捍衛本國影視產業利益,並等待美方公布進一步細節。
關稅是否能奏效?
儘管關稅可能促使美國片商將製作遷回本土,但若成本高於海外拍攝,最終恐導致部分電影無法製作。除非美國進一步提供更多補助或稅務減免,否則難以抵銷成本差距。
美國NPR電台影評人德根斯(Eric Deggans)警告,若此項關稅政策實施,反可能加劇產業困境,其他國家恐將報復性對美國電影加稅,影響美國片在國際市場的收益。「屆時這些關稅可能弊大於利。」
隨著坎城影展即將登場,不少美國製片正尋求海外發行合作,但整個產業現階段仍籠罩在未定的陰影之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