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分析:美中基於國內壓力互降關稅 艱難戰役還在後頭

美中貿易會談後,決定大幅互降關稅。美國學者分析,雙方主要受到各自國內壓力而同意大幅降低關稅;儘管這是重大且正面的發展,短期內仍有可能看到美國再調升對中國的關稅,美中貿易失衡問題尚未解決,艱難戰役還在後頭。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代表團10日、11日在瑞士會談,試圖緩解美中關稅大戰。
根據雙方會後聯合聲明,美國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145%降至30%,中國將對美國商品關稅從125%降至10%,雙方應於5月14日前落實。美中也將建立機制持續針對經貿關係對話。
●會談結果令人驚訝 短期內關稅仍有可能升高
對於美中會談結果,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表示,關稅降低的幅度令人驚訝,這主要是雙方各自受到國內壓力的驅使。
在美國方面,她表示,川普(Donald Trump)政府面臨許多國內政治、經濟壓力,中國的供應突然被切斷,在高額關稅下,從中國進口商品已變得不可行,「美國消費者要從哪裡獲得同樣產品呢?」
孫韻指出,中國政府也非常關切且急於降低部分關稅,因為美國是中國全球出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認為,美中都希望談判降低關稅。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同樣對美中談判進展之快感到驚訝。他受訪說,這確實是一項重大進展,「正面應該算是今天的關鍵字了」。
不過,他認為,目前來看,美中互降關稅的長期影響仍不明朗,短期內,還是有可能看到美國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儘管目前看到關稅降低,市場反應正面,但未來關稅最終走向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華特斯認為,雖然調降後的稅率對中國進口商品來說仍偏高,但至少讓企業能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繼續做生意。他推測,川普政府希望藉此爭取時間,讓美國企業有時間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商。
●美中貿易失衡問題仍未解 艱難戰役在後頭
孫韻表示,取消4月2日以來加徵的關稅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事,但這並未解決美中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美國總統川普上台時矢言要消除「不公平貿易」對美國造成的不公,這就表示美中貿易談判才正要開始,「真正艱難的戰役還在後頭,還沒開打」。
至於美中雙方接下來的貿易談判重點,她認為,芬太尼議題會排在清單最前面。美國今年稍早就因為強效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徵20%關稅。
孫韻說,其他重要議題還包括中國增加採購美國產品的談判、轉口貿易及匯率操縱,以及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問題,尤其是政府補貼措施,這是中國產品充斥全球的原因之一。
她說:「要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還有一長串的議題需要被處理。」
華特斯指出,從這次美中貿易會談來看,美國的焦點不只是縮小貿易逆差,還有要求中國進行經濟改革,包括開放更多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促進中國國內消費等。
他直言,這些要求對中國來說非常困難,到了某個階段,就不僅是討論美中經濟結構差異,而是涉及政治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