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沒用?川普退讓劇本再上演 外媒分析:關稅包裝「真正目的」

紐約時報13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一向以談判中的極限主義者自居:先開出天價條件,引發危機,再以高壓手段逼迫對手讓步。
然而,越來越常見的情況是,川普最終會退讓,並宣稱自己已經勝利。他的對手似乎逐漸掌握他的模式,並據此調整策略,應對他那種毫不掩飾、赤裸裸交易式的外交風格。
這種「先升高、再退卻」的劇本近期屢次上演:他曾高調宣稱要將加薩打造成「中東的蔚藍海岸」、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用關稅讓中國屈服,最後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手。
如今,又有兩場截然不同的談判擺上檯面。一是川普將如何在烏克蘭問題上表態——究竟會站在美國傳統盟友一邊,還是向俄羅斯總統普亭妥協,保住烏克蘭在停火協議中的主權與安全。另一場則與伊朗有關:若無法談成比歐巴馬時期更「有利」的新限核協議,川普是否真會默許以色列轟炸伊朗,甚至美國加入空襲?
這兩場談判不再是像關稅數字那樣簡單對價,而是牽涉數千甚至數百萬人性命安危的問題。它們都牽涉數十年積怨——從伊朗革命到蘇聯解體。
俄羅斯與伊朗顯然也在觀察川普的談判風格,並據此修正自身戰略。兩國派出的特使,已向川普的談判代表威科夫(Steve Witkoff)暗示,若美方放軟立場,未來可能有利於美國企業投資進場。威科夫和川普都是房地產出身。
中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川普一開始擺出強硬姿態,最後讓步收場。北京顯然也觀察並學習了川普的談判規律。
川普在數週前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警告北京與其他被「報復性關稅」波及的國家:「別報復,沒用的。最好乖乖帶著讓步清單來華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無視警告,一再回應加徵關稅,直到美國對中輸入商品總稅率飆升至驚人的145%。雙方走向經濟相互毀滅之路,通膨與供應短缺陰影壟罩,貨輪紛紛調頭。
大約過了40天,川普選擇退讓,宣布將關稅調降至30%——雖仍然嚴苛——而中方實際讓步僅為「未來90天內繼續談」。
這樣的撤退讓市場立即出現兩日連漲,對川普而言,這已足以視為一場勝利。
但這場戲碼也讓華府對川普的真實目標有了更多想像空間。自川普開始對敵對與友好國家都加徵關稅以來,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關稅究竟是川普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工具?還是要強制美國再度工業化、生產原本不該由美國製造的產品?或是純粹當作政府收入來源,補足長年赤字?
川普有時似乎全都想要。但如今看來,他最興奮的,或許只是將關稅當成施壓工具,把他最低10%的「萬國稅」包裝成划算交易,即使它對消費者而言代價高昂。至於超過10%的關稅,幾乎全都可議價。
美國前貿易代表、現任外交關係協會(CFR)會長傅洛曼(Michael Froman)指出:「川普總統願意動用一切經濟手段,確實短期內讓各國坐上談判桌。一系列談判正在進行中,基本框架也開始浮現。」
「但問題在於,這樣的談判方式究竟是為了什麼、代價又是什麼?這種手法是否會造成長期傷害,使得未來在其他重要議題上更難找到合作夥伴,反而削弱原本可能的經濟收穫?」
以中國為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CNBC專訪時強調,美國目標並非與中國全面脫鉤,而是針對戰略性領域「選擇性脫鉤」,其說法與拜登政府針對晶片出口限制、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論點如出一轍。
「我們不是要全面脫鉤,而是針對戰略必要性進行切割。」他說。
目前談判進入90天的觀察期,預計持續至8月中旬。關鍵時刻或許不是出現在北京,而是莫斯科與德黑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