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過完「元宵節」才算過完年?命理師曝迎財神關鍵
![圖為中台灣元宵燈。記者黃仲裕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中台灣元宵燈。記者黃仲裕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1/0/3147497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2月12日就是「元宵節」了,命理師柯柏成臉書分享,古代認為,過年要過到元宵節為止,這個習俗其實到現在還在,但到底為何農曆十五「元宵節」也會歸入過年呢?
柯柏成說,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這是新年的第一個滿月,也是道教天官的聖誕,向來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說法。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另外還有中元節、下元節。
柯柏成指出,唐宋以來,三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節日。唐代三元節時,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由於天官被封為紫微大帝,民間也視為「福神」,與祿神壽神並列。古代元宵節都會避免宰殺漁獵三日,當天也最好全日素食,應景吃吃元宵、逛逛燈會和猜猜燈謎,大家同樂。
柯柏成分享,清朝蔡雲《竹枝詞》寫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彰顯古人對迎財神心切,生怕耽擱了時間,財神跑到別家去。
迎財神也不只是形式祭拜,更重要的是心誠則靈。柯柏成舉孔子在《論語.八佾》中提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重點在於祭祀迎神時要誠心誠意,當作神明親臨。最理想就是直接觀想財神的形象。
柯柏成說,古人會先齋戒、沐浴更衣、焚香,心無雜念時才開始去祭神。因此,如果想迎財神,絕對不要懷疑到底有沒有財神?更不能有只是好玩,試試看的心態去迎財神,這對神明是一種褻瀆,也恐會迎不來財神。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