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生遭性侵228次無人知?親職講師:創意私房設3陷阱 孩子說不出口

黃子佼的判決書近日受到輿論關注,日前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以直播導讀的方式,讓民眾直接了解黃子佼的犯罪內容。其中,黃子佼非法持有一名國二受害者高達228次的性侵檔案,再次引起社會震驚。親職講師趙逸帆於臉書發文分析創意私房手法,利用三大犯罪陷阱讓少女飽受長期威脅及迫害,並呼籲家長及老師在與孩子互動時,能夠清楚明白地傳達三件事,讓孩子在必要關頭時能選擇自保的途徑,而非一再被利用。
趙逸帆以「她拍了228部影片,我們卻都沒有發現」為標題在臉書發文,指出從創意私房及黃子佼的判決書中,瞭解到整個犯罪過程不是「一時衝動的事件」,而是長期、重複,且深入控制的過程。他希望所有能保護孩子的人,能夠清楚知道犯罪陷阱的樣貌,否則很難在孩子需要的那一刻,成為他可以開口的人。
趙逸帆認為,在這麼多次的性影像拍攝過程中,孩子不是不逃也不說,而是「說不出口」,當孩子落入控制的陷阱時,就會呈現這種情形。
他分析這種犯罪製造了三類的陷阱,誘騙孩子拍攝不該拍的性影像:
一、夢想的糖衣,潛規則的苦藥
他認為很多孩子都曾夢想過「我也可以」,成為不肖之徒最常用來誘騙孩子的方式。一開始是誇讚與肯定,接著是服從與測試,最後變成威脅與掌控,孩子在過程中也被洗腦:「這是為了夢想,忍一下就好」、「我已經做了這麼多,不能現在放棄。」
二、用關心包裝的情緒操控
犯罪者會與受害者建立一種長期的關係,包括傾聽、陪伴,這類加害者會讓孩子以為是在一段「被理解、被愛」的關係中,進而甘願配合各種不舒服的要求。
三、數位控制與恐懼勒索
趙逸帆認為,最可怕的是,當這些人取得孩子的影像或私密資料後,會立刻翻臉,並以此威脅孩子:「我已經存起來了,如果妳不照做,我就傳給妳爸媽、老師、全世界。」這是一種極端的數位綁架。孩子不敢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只能不斷地「配合」,直到在社會新聞中看到冰山一角。
而面對犯罪者製造的陷阱讓孩子落入「長期的心理綁架」,趙逸帆建議,無論是家長或老師,在與孩子互動時必須謹記三個方向:
一、給孩子一個可以說「我不想做」的空間
不論是才藝、夢想、課業,讓孩子有權利自己說不,若是大人太習慣用「要堅持」、「不要半途而廢」的語言,孩子就更難在危險中自己喊停。
二、讓孩子知道:你永遠可以回來
無論孩子做錯什麼、誤信誰,請先別說「你怎麼那麼笨」,可先抱住他,讓他知道「你不是錯的,是被騙的」。
三、主動談「這些事」,不是等事情發生才講
讓孩子自己就知道:「不是所有人說喜歡你的人,都是好人」、「不是給你機會的人,都值得你相信」。
趙逸帆認為,如果大人能願意多一點理解,給孩子多一些信任的空間,也許就能在第一部影片出現前,阻止那第228部影片的發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