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花蓮地震周年/直擊巨石、漂流木佔據 太魯閣美景成「原始荒野」

403大地震加上颱風導致災情擴大,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一再被土石流切斷。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大地震加上颱風導致災情擴大,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一再被土石流切斷。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聯合報團隊3月初再度走訪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處停靠一輛遊覽車,旅客們魚貫下車,開心地在知名地標擺拍,彷彿地震從未在此刻下傷疤。然而,放遠望去,蓊鬱山林突兀一片光禿山面,相較記者去年6月直擊的深灰色裸露岩面,時隔8個月,如今的太魯閣更顯蒼白。

同樣位在太魯閣口的歷史建築太魯閣牌樓,去年11月被清運風災的工程車撞毀,上頭「東西橫貫公路」字樣依然未見。

驅車進入園區,中橫公路上的落石不若震後那些日子的多,但沿途可見大小不一的坍方、從上而下沖刷的土石流痕跡依舊,每過個彎又現,也讓翠綠山頭更顯傷痕累累,下方的立霧溪散落各種稜角的巨石,太魯閣的時間猶如停格在去年4月。

穿越砂卡礑隧道,映入眼簾的砂卡礑橋,路面鋪了一片大鐵板,底下是被石頭砸出的大窟窿,橋的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也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這裡的人氣景點「砂卡礑步道」目前仍是封閉狀態。

「園區大部分受到地震影響的步道和景點,都還是封閉狀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認為,需要較長時間讓它慢慢恢復。他在太管處服務已有30逾年,不禁感嘆退休時,太魯閣還不會恢復到原本模樣,因此只要進來園區,都會影像紀錄,畢竟每次拍攝都會不一樣。

即使砂卡礑步道持續修復,步道狀況卻不甚理想,林茂耀指向遠端顯而易見的轉彎處,已被大量土石掩埋,至於裸露岩石,「顏色很白、很亮、很新鮮的痕跡,就是地震當時崩落的痕跡。」原本翠綠林木與植被,多處硬生生被一分為二,棕色護欄也還卡在土堆裡。

403地震重創中橫公路東段,從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太魯閣口,一路進到砂卡礑步道、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地,受災相當嚴重。

林茂耀不諱言,太魯閣峽谷之所以如此壯觀,事實上與地震有關,因為台灣由板塊擠壓抬升,加上立霧溪水不斷下切,得以形成峽谷地形。板塊運動持續進行,岩石崩落屬於自然現象,颱風、大雨、地震過後更是容易,只是403地震的強度非常強,瞬間量體大且影響深。

他說,去年下半年至今餘震較少,落石也不如403地震的餘震頻繁,但是去年多個颱風帶來豪雨,讓受到地震影響的地區,岩石崩落更為厲害。

「本來想說布洛灣會比較早開放,結果康芮颱風過後,二次災害」,林茂耀話中滿滿無奈。來到「布洛灣遊憩區」入口處,告示提醒「道路毀損、禁止進入」,一旁成堆土石與漂流木已無法量化,順著脈絡往上看,這些全是大雨從山上挾帶而下,地震加上颱風,屋漏偏逢連夜雨,災情再次擴大。

通往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二次災害」的蹂躪痕跡隨處可見,不只被土石流沖毀的路徑,甚至整個車道都被超過8公尺高的巨石占據,險象環生,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布洛灣管理站主任陳寶匡憶及康芮颱風過後,路上10幾顆大石頭,「心都涼了」,只能趕緊找來大型機具進場爆破、清理。

現在,聯外道路僅供工程車、工程人員進出,相較於地震前每月9萬人次觀光客的盛況,顯得冷清。「太魯閣山月村」旅館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卻被403強震擊倒,單單一個巨石,就把小木屋、管線設施全打壞,沒有水源的山月村,根本無法營運。

山月村被迫停業,小木屋前方廣場綠草如茵,咸豐草花開得茂盛,還有不少山豬拱痕,林茂耀直言「以前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因為沒有人為干擾,動植物自然就出來了。只要沒下雨,陳寶匡每天還是會上來巡視,曾遇過長鬃山羊、山羌現蹤,就連過去常割草沒注意到的青楓苗也冒出芽。

「太魯閣山月村」旅館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卻被403強震擊倒,目前已停業。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山月村」旅館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卻被403強震擊倒,目前已停業。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山月村」被迫停業,小木屋前方廣場綠草如茵,咸豐草花開得茂盛,還有不少山豬拱痕。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山月村」被迫停業,小木屋前方廣場綠草如茵,咸豐草花開得茂盛,還有不少山豬拱痕。記者林佳彣/攝影
穿越砂卡礑隧道,可見砂卡礑橋路面鋪了一片大鐵板,底下是被石頭砸出的大窟窿,橋的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也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記者林佳彣/攝影
穿越砂卡礑隧道,可見砂卡礑橋路面鋪了一片大鐵板,底下是被石頭砸出的大窟窿,橋的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也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提及,砂卡礑橋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提及,砂卡礑橋兩旁不少隻大理石獅子被落石打中不見蹤影。記者林佳彣/攝影
通往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不只被土石流沖毀的路徑,甚至整個車道都被超過8公尺高的巨石占據,險象環生。記者林佳彣/攝影
通往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不只被土石流沖毀的路徑,甚至整個車道都被超過8公尺高的巨石占據,險象環生。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人氣景點「砂卡礑步道」目前仍是封閉狀態。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人氣景點「砂卡礑步道」目前仍是封閉狀態。記者林佳彣/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3月初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處停靠一輛遊覽車,旅客在知名地標擺拍。記者林佳彣/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3月初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處停靠一輛遊覽車,旅客在知名地標擺拍。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山月村」旅館位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單單一顆巨石,把小木屋、管線設施全打壞,根本無法營運。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山月村」旅館位在布洛灣台地屹立20年,單單一顆巨石,把小木屋、管線設施全打壞,根本無法營運。記者陳正興/攝影
相較過往每月每月9萬人次觀光客盛況,403地震過後,太魯閣布洛灣台地榮景不再。記者林佳彣/攝影
相較過往每月每月9萬人次觀光客盛況,403地震過後,太魯閣布洛灣台地榮景不再。記者林佳彣/攝影
403地震重創中橫公路東段,從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太魯閣口,一路進到砂卡礑步道、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地。記者林佳彣/攝影
403地震重創中橫公路東段,從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太魯閣口,一路進到砂卡礑步道、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地。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滿是巨石擋路,險象環生。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布洛灣台地的聯外道路,滿是巨石擋路,險象環生。記者林佳彣/攝影
太魯閣布洛灣遊憩區入口處,告示提醒「道路毀損、禁止進入」,一旁成堆土石與漂流木已無法量化,這些是康芮颱風帶來的二次災害。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布洛灣遊憩區入口處,告示提醒「道路毀損、禁止進入」,一旁成堆土石與漂流木已無法量化,這些是康芮颱風帶來的二次災害。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受創嚴重,修復還遙遙無期。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受創嚴重,修復還遙遙無期。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的山月村,是以太魯閣族文化為主的旅館,在園區屹立20年。記者陳正興/攝影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的山月村,是以太魯閣族文化為主的旅館,在園區屹立20年。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太魯閣砂卡礑步道上的砂卡礑隧道口。記者陳正興/攝影
403地震將屆周年,太魯閣砂卡礑步道上的砂卡礑隧道口。記者陳正興/攝影

0403花蓮大地震 地震 太魯閣國家公園 康芮颱風

延伸閱讀

緬甸地震曼谷大樓倒塌13死 搜救第五天仍盼找到生還者

店內貨架全倒光!緬甸世紀強震「整棟樓狂搖」 女店員機智1舉動自保

403花蓮地震周年/天王星夷為平地 災戶路過內心滿滿感觸

「她沒逃出」渝女赴緬做珠寶直播帶貨1年 強震中遇難

相關新聞

相差近百倍 海葬人數跟不上樹葬

台灣環保葬意識抬頭,五年來樹葬人數從一點三萬人增加到三點二萬人,增加一點五倍,但海葬人數維持三百多人,去年樹葬人數是海葬...

放假塞塞塞!國道傍晚多處壅塞 部分路段車速不到20公里

明天起有4天清明節連續假期。高速公路局觀測,今天傍晚起國道有下班及返鄉車流,多處路段壅塞,部分路段車速不到20公里

清明連假前2日好天氣「溫差逾10度」 後2日天公變臉防短暫雨

氣象署今天表示,明天、4日的夜晚清晨偏冷,北部平地低溫約攝氏11度,白天高溫可回升至26至28度,要留意日夜溫差;清明連...

襪子該正面洗還是反面洗?廠商、醫師一面倒曝正確清洗方式

襪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物,但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清洗嗎?對於「襪子應該正面洗還是反面洗」的問題,許多人各持己見,有人認為正面踩在地上、接觸鞋底較髒,應該正面洗;另一派則認為,襪子內層接觸腳底,沾滿汗水與皮脂,應該反面洗。事實上,台灣除臭襪品牌WARX以及醫學專家都指出,襪子應該「反面清洗」,才能徹底去除汙垢並延長壽命。

遺願與遺憾之間…學者看海葬 籲增加儀式感

台灣海葬不普及,與民間習俗有關,甚至有殯葬業者質疑,怎忍心讓家人泡在海水中?研究生死學專家說,海葬是回歸大自然,建議增加...

天氣好轉 吳德榮:清明連假晴朗回暖 下周4天雷雨盛行

今晨平地的最低氣溫為新北石碇10.4度,苗栗三灣也只有10.5度,各地區平地的最低氣溫約在10至14度。大陸冷氣團影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