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紐時曝光 共軍駁船組823公尺登陸橋

紐約時報援引衛星圖像,曝光中國大陸近期在廣州西南海域進行新型登陸駁船演練;共軍將三艘特殊駁船首尾相連,從外海深處搭建一條延伸至沿岸海灘、長達八二三公尺的「登陸橋」。軍事專家指出,這可供裝甲車輛行駛上岸,為中國攻台的後勤瓶頸提供新選項。
報導說,這種裝備說明共軍登陸能力更進一步,是對台灣新警訊,也讓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侵略威脅更有可信度。密契爾航太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達姆表示,三艘登陸駁船顯示共軍正迅速發展方法,突破攻台時可能遭遇的後勤障礙。
報導指出,駁船以三艘為一組協同運作,最長約一八五公尺、最短一一○公尺,配備可伸縮的重型支柱,原理類似巨型高蹺;航行時,支柱從甲板伸出,抵達定位後下降至海床,將船體抬升穩定。每艘駁船船首設有塔樓,可伸出橋樑連接其他駁船或岸邊,最終形成一條八二三公尺「登陸橋」,駁船還可組成臨時碼頭,讓其他船隻在旁停靠並卸載人員與車輛,共軍一直在廣州造船廠西南方海域進行演練。
紐約時報分析衛星影像和海上交通數據發現,共軍調度多艘商用渡輪和貨船參與演練,這些商船靠近距離岸邊最遠的兩艘大型駁船,顯然是在演練如何就位並卸載車輛。
衛星影像及數據分析公司營運執行長王傑森說,雖然沒有拍到實際卸載車輛畫面,但參與演練的渡輪與貨輪大多是可承載重型武裝車輛的船隻,如裝甲運兵車甚至戰車。
儘管中國軍演持續升級,飛彈、軍艦與戰機性能不斷提升,許多專家仍對共軍能否以足夠速度和兵力成功跨越台灣海峽表示懷疑,而且台灣西岸適合登陸的沙灘與港口相對稀少,多數已部署重兵防守。然而,這些駁船理論上可讓中國選擇其他地形不利登陸但防禦較薄弱的地區登岸,增加共軍登陸台灣的時機與地點選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