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響三聲起馬砲 大甲媽起駕「感恩」遶境340公里 庇佑賜福台灣

共軍連2日軍演 陸官媒:對台全新「控島模式」

連續兩天對台軍演,演練「要域要道封控」,驗證海陸空各軍種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等。 圖/截圖自央視新聞畫面
連續兩天對台軍演,演練「要域要道封控」,驗證海陸空各軍種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等。 圖/截圖自央視新聞畫面

共軍本月一、二日連續兩天對台軍演,重點演練「要域要道封控」,驗證海陸空各軍種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等。大陸官媒昨撰文分析指,共軍對台行動正在形成全新的「控島模式」,是對常態化執法巡查的「金門模式」的進一步延伸。另據大數據模型測算,解放軍封鎖台灣後,台灣能源安全存量僅有六點九六天。

共軍自二○二二年八月以來,多次展開「圍台」軍事演習,範圍步步進逼。另,自二○二四年金廈水域翻船事故以來,大陸海警開始在金廈等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被陸方稱為「金門模式」。

對於日前連續兩天的軍演,大陸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昨天發表分析文章指出,大陸對台行動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控島模式」,即從擴大力量覆蓋範圍,發展到能夠精確掌控台灣島要害,是對「金門模式」的升級和延伸。

分析稱,變化一:在東部戰區公布的演訓科目中,出現了「多向精打」表述,反映精準打擊體系和能力的提升;變化二:提到「封控」的頻率在變高,體現陸方戰術策略更加側重掌控要害,「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成效」;變化三:大陸海警針對性編入了在海上通道緝拿「試圖外逃的『台獨』分裂分子」的科目。

玉淵譚天文章稱,這反映了「以法懲獨」制度體系的精細和完善,從「金門模式」,到精準打擊、精確封控、精準施策三位一體的「控島模式」,背後是陸方行動效力向台灣島內的進一步延伸。

該篇文章還引述專業人士進一步指稱,歷次演訓下來,共軍離台灣島愈來愈近,「網愈織愈密」,此次艦船進入到距離台灣島二十海里以內區域,做到力量的「全覆蓋」,同時,海警執法巡查相較過去強調對台海中部管控,此次線路從南到北把台海和台灣島「包裹在了一起」,與大陸緊緊相連。

陸方專家稱,這次演訓意味解放軍艦機已常態化在台海活動,可以在台灣島以西掌握主動。

而中共官媒昨日發布影片,針對我方各種能源儲量加總,使用「大數據」測算為六點九六天,作為共軍一旦對台能源封鎖後,台灣能撐多久的評估。

「玉淵譚天」還發布影片指出,共軍對台軍演開始後,一艘滿載天然氣、從澳洲出發的LNG船,在目的地高雄外海轉圈,另一艘從中東出發前往台中的LNG船也在台灣西南海域轉圈。

影片接著分析,「能源船進不了台灣,對台灣意味著什麼?」影片指,台灣約九成七的能源仰賴進口,其中最重要的是天然氣和煤炭,占台灣發電量八成以上。

「玉淵譚天」稱,以大數據模型對台灣二○一八年以來的月度能源供需「建模分析」後發現,今年第一季,在計入儲備量的情況下,所有能源安全存量僅有六點九六天。

共軍 台獨 解放軍 軍演

延伸閱讀

英國關切中共軍演 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攸關全球繁榮

繼美歐日後 英國也對中國環台軍演表擔憂

中共軍演落幕 專家示警聯合封控戰略

共軍宣布軍演「圓滿完成」 強調堅決挫敗台獨

相關新聞

歐洲議會報告譴責中對台脅迫 中方籲糾正錯誤言行

歐洲議會大會通過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評估報告決議文,關切中國升高台海情勢。中國駐歐盟使團表示,台灣議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美日韓外長聯合聲明 林佳龍感謝3國關切中國挑釁行徑

美日韓外長3日於比利時會晤後發布聯合聲明,關切中國近期對台軍演。外交部長林佳龍感謝3國外長再度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支持,...

歐盟報告批北京對台立場 陸使團:「台灣問題」是紅線

歐洲議會於4月2日通過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及「共同安全暨防衛政策」兩項去年度執行報告的決議文,當中批評北京對台灣的...

回應歐洲議會報告 陸使團:台海穩定的威脅來自台獨及外部勢力縱容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網站,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洲議會有關報告涉華內容答記者問。對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20...

美日韓外長聯合聲明:關切共軍軍演 籲停止破壞穩定

美日韓外長出席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參加外交部長會議,三方舉行會談,就三邊合作及周邊局勢進行探討,並發布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指...

解放軍圍島進行海峽雷霆演習時 印太司令部正在上海跟陸軍方會談

自美國總統川普1月第二次入主白宮以來,中美軍方官員剛舉行了首次工作級別會談。據路透社,美國和中國軍方官員在上海舉行了一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