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下令強力交涉對等關稅 涉外人士:尚未找到突破口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擬向台灣開徵高額關稅,有涉外人士研判這會是談判的起點,指我國代表處正積極與美國各級單位接觸中,不過尚未找到突破口。
川普2日宣布對等關稅,擬徵收台灣32%的關稅,賴清德總統對此表示,這項關稅措施有諸多不合理之處,要求持續與美方強力交涉。
有涉外人士指出,華府各界人士都判斷川普的關稅政策只是與各國談判的開端,但現階段的遊戲規則並不明朗,尤其可能只有川普能做決定,我方雖努力與各級政府溝通,但尚未找到突破口。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3日上午舉行論壇,紐約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史旺森(Ana Swanson)認為,台灣是在計算公式上吃了虧。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勒福利(Mary Lovely)則說,她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不認為川普政府有什麼方法論(methodology)可言,純粹是把貿易逆差除以該國的出口。
勒福利指出,有人比喻,川普用的計算方式就像是醫生只透過病人的體重除以年紀所得出來的結果,就告知病人患有癌症,根本毫無解決問題的基礎;勒福利也說,對等關稅根本不對等,認為「對等」的形容非常誤導人。
勒福利說,美國確實很有很強大的市場力,而川普的關稅政策正是利用美國的市場力量,不過,勒福利質疑其他國家是否當真會為了留在美國市場而做出結構性的改變。
勒福利說,其他國家有可能會想辦法熬過接下來的3年半,等美國出現新總統;他們也有可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貿易協議,或者更深地投入既有的貿易協議,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其他國家也有可能選擇與中國大陸深化關係。
勒福利認為,拜登政府當初主張印太經濟架構(IPEF)是走在對的方向,不過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大家現在知道IPEF已經被丟出窗外。
曾擔任川普國際經濟事務副助理的貿易律師肖(Kelly Ann Shaw)表示,她認為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一次公開邀約(opening offer),並認為,對等關稅的稅率未來會有所變動。
至於為什麼美國要重課盟友關稅?肖認為,川普的世界觀是不能因為對方是美國的國家安全盟友,就不與對方談經濟。
肖指出,美國過去40年犧牲經濟需求,以換取國安目標,就連全球貿易系統都是建立在這個原則之上;不過川普的思考反其道而行,認為必須創造公平的經濟競爭環境,但這不代表美國不喜歡對方,或者雙方不再是盟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