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豐:政府不能看到美國就軟掉 要同步對美國加關稅才有談判籌碼

行政院今天下午舉行「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對於卓揆舉行的這場記者會,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接受本報訪問時,不僅認為800億元的補貼「無濟於事」,他也強調,政府應該要對美國採取拉高關稅的方式,才有談判籌碼,並應儘速爭取和美國簽定BTA(雙邊貿易協定);林伯豐也語重心長地表示,比起重視政治,政府更應該多重視經濟與人民福祉。
林伯豐質疑,廠商對美國出口是幾千億的事:「800億補貼怎麼夠?」另外,台灣的廠商現在是去美國銷售、出口有困難,要怎麼補貼?補貼給哪些行業?這些都沒說清楚,他呼籲,台灣政府應協助廠商在國內發展,並出口至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此外,台灣投資獎勵作的不夠:「現在政府都在弄政治問題,經濟上的反而疏忽了!」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在記者會上表示,已有台商表態要把生產基地從越南轉回台灣,但林伯豐則反批,政府的條件何在?想吸引台商回來,但現在缺水缺電是常態,工業區土地又貴,過去還有006688(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現在沒有,他也反問:「獎勵政策何在?」
林伯豐也強調,政府若要台商回台灣投資,就要優化台灣的條件,政府必須爭取和美國簽署BTA,現在因為沒有BTA,去美國投資還得資本投資課稅,根本就不合理,所以才不得不經過第三地去投資。
對於向美國談判關稅,林伯豐直言,台灣政府現在「看到美國就軟掉了」,台灣也要向美國進口提高關稅,例如牛肉的進口,對日本或中國降稅,但對美國加稅,就是其中談判的方式,他認為只有採取對美國同步加稅,也就是其他國家所謂的報復性關稅措施,才有談判的條件。
他指出,此時應該鼓勵外資及台商回台投資,尤其他回憶,當年李國鼎先生時代,台灣經濟強盛,很多外來投資,而很多政府優惠政策為何過去能執行,現在不行?他感嘆,政府應該重視經濟及人民福祉,比重視政治還重要,此時應召產官學專家一起來商量因應對策。
林伯豐也建議,應該要把出口地從美國分散出去,他也感嘆,台灣出口最多是大陸,其次才是美國,但現在政府和對岸關係緊張,現在這種情況更無助經濟成長,但至少可協助分散到其他第三、第四大出口國,政府應該設法來優化台商競爭力、拚出新的供應鏈和市場銷售管道,並幫助台商提升產品和研發,而且要提供更多獎勵辦法、稅費減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