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報復對等關稅」 賴清德祭5策略因應:台美從零關稅談起

賴清德總統今天傍晚透過8分鐘的影片向全民信心喊話,他說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台灣沒有計畫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今天傍晚透過8分鐘的影片向全民信心喊話,他說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台灣沒有計畫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今天(6日)傍晚透過8分鐘的影片向全民信心喊話,他強調,台灣經濟仍具有相當韌性,只要應對得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此外,賴總統說,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台灣沒有計畫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賴總統今日邀集傳統產業、中小微型企業等十多位產業代表,於官邸舉行第二場企業座談,並於座談結束後,針對近日國內外情勢,透過影片向國人發表談話。

賴總統表示,台灣要讓美國清楚知道,台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台美產業合作,提升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賴總統揭櫫5項策略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手段。

第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導的談判小組出發,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擴大對美採購來降低貿易逆差,包含行政院盤點的農、工、石油和天然氣等大量採購計畫,以及國防部的軍事採購;擴大對美投資,台灣政府協助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台灣隊,讓台美經貿合作更加緊密;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並解決美方長期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洗產地的問題。

第二,針對國內受衝擊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

第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畫,與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以突破未來經濟挑戰;政府將積極與友盟國家合作,既拓展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台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台灣產業升級轉型;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台灣。

第四,「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台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台灣,台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積極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台灣;另外,也要幫助台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台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台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第五,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無論產業類別大小都會面臨衝擊,他和行政院長卓榮泰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開啟產業傾聽之旅,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賴總統對國人喊話說,過去半個多世紀,台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台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賴總統談話內容全文: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川普 賴清德 關稅

延伸閱讀

總統會科技大咖急商對策 劉揚偉、林百里、童子賢等齊聚官邸

美課我重稅 賴總統連2天邀產業代表會談盼給予最大支持

蔡正元控賴清德下令「拖走陳情婦」 總統府:惡意造謠

學者批賴總統壓縮言論自由 府:鼓吹對台侵略牴觸紅線

相關新聞

率隊談對美關稅? 蔡辦:蔡英文對執政團隊很有信心

應對美國關稅新制,賴清德總統指派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對美從零關稅開始談起,面對民進黨立委點名應由有國際談判經歷的前總...

川普高關稅重擊 北市商總提ECFA 呼籲分散出口風險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提高關稅,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下午將拜會內科產業、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北市商業總會等。北市商業總會受...

國難當前無內耗空間..蔣萬安曝已有企業被停訂單、撤單

川普高關稅風暴,北市長蔣萬安周三邀集侯友宜、張善政、謝國樑將開北北基桃因應會議,蔣今下午也將拜會內科產業、商業公會等,蔣...

賴總統回應川普:不採取關稅報復 台美從零關稅開始談

針對美國計畫對台課徵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昨晚以八分鐘的影片對外說明,他表示不會採關稅報復,企業對美的投資承諾...

農業部砸180億迎關稅衝擊 學者:應趁此機會談FTA

因應美國課我32%關稅,農業部將投入180億,從生產端、運送端、通路端給予農民支持,也將持續開拓新興高端市場等。然而農經...

川普稱拿走美晶片 游淑慧點科技業心酸:吃定台灣會聽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國際深受衝擊,對於川普稱台灣拿走美國晶片和半導體產業,議員游淑慧嘆強權就是可以定義歷史,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